本报讯 加水、上料、查看温度……这是记者日前在许爱萍养殖场看到的忙碌场景。对于31岁的许爱萍来说,自2012年自主创业开展蛋鸡养殖以来,这样的工作每天都在重复着。
老家在涡阳县曹市镇石佛村的许爱萍,算得上是村里出了名的致富能手,创业两年多以来,家禽养殖大棚面积由最初的500平方米,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平方米,还带领十余户乡邻走上了蛋鸡养殖致富路。如今,正收获着勤劳与智慧带来的果实。
2005年结婚以后的几年,许爱萍和丈夫一直外出打工。
“以前在宁波打工,每月也能收入几千块钱,但总觉得老是漂泊在外也不是办法,就想着能不能回家干点什么,于是就想到了蛋鸡养殖,这活虽然比较脏、比较累,但学起来相对容易些,只要肯干就能挣到钱。”许爱萍说,2012年,她将打工攒下的积蓄全部投入到蛋鸡养殖中,开启了家门口创业路。
然而,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单凭满腔热情也不能让养殖场顺利发展。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刚进的鸡苗出现了大面积死亡,当时真是不知道该咋办了,家里人也说我瞎折腾,说我年纪轻轻根本不是干这活的料。”许爱萍说,听到身边人的议论,她也想过放弃,但总觉得刚起步就偃旗息鼓有点不甘心。
于是,许爱萍又专门进行了几个月的学习,对蛋鸡养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处理疫情的基本技能,再次将精力投入到自己认定的事业中。
“现在存栏的有8000多只,这也是常态的保有量,正常情况下,每年收入10多万元,觉得还是比外出打工强得多。”许爱萍说。
如今,在许爱萍的带领下,她所在的石佛村以及周边的村民,已经有十余家从事了蛋鸡养殖。随着规模的逐渐扩大,大家“抱团”开拓销售市场,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记者 蒋海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4月9日-10日,亳州市组成暗访组对各县区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暗访,发现村庄都配备了保洁员和保洁工具,农民的清洁意识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垃圾...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