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涡阳新闻 > 正文

亳州市共有46个民族 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谯城涡阳

来源:亳州新报 2015-07-24 18:18   https://www.yybnet.net/

在中国,周代文献就已经开始出现了“民”、“族”两字,魏晋以后,“民”、“种”、“民群”、“族类”等词不胜枚举。但将其合成为“民族”一词,并使之具有现代通行含义的,却始自1899年梁启超的《东籍月旦》一文。他将日文中的汉字“民族”直接介绍到中国,并引入了西方的民族概念,自此,“民族”一词在中国开始普遍使用起来,而与民族有关的新名词,如“中华民族”、“中国民族”、“民族主义”、“民族运动”等也开始大量出现。

1913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综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族特征、民族特点的论述,对民族下了个完整的、明确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公元前21世纪前后,在黄河中下游中原文化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从部落、部落联盟发展起来的国家组织——夏。紧接其后的商人、周人又分别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商朝和周朝。经过不断的交流和融合,在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共同体——华夏族,这就是汉族的前身。这一时期的亳州,夏朝境内西北为有虞氏,东南为涂山氏,都是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初,成汤选贤任能,归顺者众,一举灭夏,建立商朝,都亳(今谯城区)、景亳(今蒙城坛城)。

隋唐初期,大食和波斯的回民商人来华经商留居,这些商人频繁往来于长安(西安)、中原和沿海,当时水路交通最为便捷。亳州紧临淮河、泗水、长江、黄河,同时境内有涡河,因而成为他们的必经之地,部分或少量的开始在此定居。

元代之后,因被签发、调卫、屯田或自然迁徙,回族开始在包括亳州在内的各地大量定居,即元代“回回遍天下”。

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阿訇沙口口从西域来到亳州定居,并首创“古兰健身术”,至此大批回民在亳州聚居。

13世纪初,蒙古族建立了元朝,蒙古族人从北到南定居、为官,促进了边疆内地的融合,也在亳州扎下了根基。

17世纪中叶,满族入山海关建立清朝,实行“满汉一家”、“满汉文武,皆为一体”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亳州的民族成分日渐增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领导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共同努力,亳州各民族特别是回族群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手工业、制革业、饮食屠宰业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日益频繁。亳州交通便捷,资源丰富,“中华药都”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吸引着众多的外来人口包括少数民族来此经商、创业、定居。

2000年地级亳州市组建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2014年9月,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民族村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目前,全市共有46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有:回族、满族、壮族和蒙古族。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乡镇有:谯城区花戏楼街道办事处、涡阳县义门镇、谯城区十八里镇、谯城区观堂镇和谯城区沙土镇。 

市民委供稿

新闻推荐

彭雪枫在一九三九

◎卞素芳位于涡阳县新兴镇的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占地3000平方米,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2A级旅游景区。在这座纪念馆...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亳州市共有46个民族 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谯城涡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