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涡阳新闻 > 正文

古镇制秤人

来源:江淮晨报 2015-09-28 08:05   https://www.yybnet.net/

王超正在校秤。

王超正在为秤杆钻星孔。

王超正在打磨秤杆。

王超用水擦去秤杆打磨后留下的灰渍。

秤杆上需要安装的精度卡口,现在也很难买得到了。

王超正在给杆秤测距。

晨报讯 “做人和制秤一样,不做缺斤少两的秤,要讲诚信!”涡阳县义门镇上的制秤人王超家族世代制秤,他告诉记者,杆秤曾经采取十六进制,也就是说十六两是一斤。为什么采取十六进制呢,有一个解释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德”,共为十六颗星星,一颗星代表一两,如果缺斤少两就意味着减少自己的福禄寿,警策买卖人时刻牢记公平交易。

做杆秤需要刮杆、钻眼、砸刀子、标秤、打秤星,打磨,染色等近十道工序,做一杆秤平均用时四五个小时,一天能做三杆秤,做一杆秤只卖18元,利润只有5元钱,为了营生,不得已卖起了电子秤。做杆秤工序繁琐、利润微薄,使得制作杆秤这门需要潜心静修的手工艺日渐式微。王超介绍,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义门镇注册在案的制秤人有三十来人,可是到了2010年,就只有2人了。王超今年52岁,他的两个儿子虽然都会制作杆秤,但他们都无心从事这个行业,制秤的技术或许马上就要失传了。

如今随着电子秤的普及,杆秤面临着退出历史舞台的结局。目前,中国的城区已经普遍不使用杆秤,仅一些农村的集市交易中因为传统和便利部分人还在使用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杆秤将成为一种文化的终结,仅仅变成一个民族的符号。

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 李博 文/摄 晨报记者 卓旻 整理

新闻推荐

女童意外断指 医生妙手接上

昨日出院,预计三周恢复功能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都市里的补漏夫妻2014-07-05 16:43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基层服务暖人心2015-08-20 15:28
评论:(古镇制秤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