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超工作的桌子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工具
在这条冷清的街道上,经常还能看到王超落寞的身影正在制作秤杆
店里的墙上挂着各种型号、大小不一的秤
每一道工序王超都用心雕琢
尽管只有微薄的利润,但王超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手艺
王超没有放弃这份祖传下来的手艺,他认为这不但是一种坚持还是一种责任
10月16日下午,在涡阳县义门镇西南角街上一个小店门口,今年52岁的王超正用娴熟麻利的动作制作着秤杆。
王超家族世代制秤。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他本人也已经从事这个行业30多年。据了解,做杆秤需要刮杆、钻眼、砸刀子、标秤、打秤星、打磨、染色等近十道工序,做一杆秤平均用时四五个小时。这样算下来,一天只能做三杆秤。
“现在都有更精确、更方便的电子秤,我们这些老古董玩意,很多人都不再需要了。”王超淡淡地说,随后,他拿起一把秤杆来到小桌子前,进行打磨,桌上摆满各种工具。在他这里,最大的秤60块钱左右,最小的才十几块钱,利润十分微薄。
在这条已经落魄的街道上,经常还能看到王超落寞的身影正在制作着秤杆。但他没有放弃这份祖传下来的手艺,他认为这不但是一种坚持还是一种责任。 记者 刘心珠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涡阳县多措并举严肃党报党刊发行纪律,坚决纠正报刊征订发行中的不正之风,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确保完成2016年度党报党刊发行任务。 &nbs...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