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涡阳新闻 > 正文

让乡村校园成为最美风景 □本报记者 刘景侠 文/图

来源:亳州新报 2015-10-08 15:30   https://www.yybnet.net/

美丽的大塘小学校园

“互联网+”带来“智慧”课堂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根基。一个地方要搞好教育事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久前,亳州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系列举措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个优秀案例之一。作为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亳州市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什么过人之处?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亮点又在哪里?为此,本报记者于9月底深入亳州市多个城乡学校进行探访,并从今天起推出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系列报道,从硬件、内涵、师资三大版块立体展现亳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亮点之举。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央和省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途径。要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篇文章,对教育资源硬件设施的改造建设是前提。近几年来,在硬件设施的均衡发展中,亳州市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施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千所村小提升工程,并陆续开展了校安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使全市中小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学们,现在请看大屏幕,这上面有一个熟透的桔子对不对?来,跟我一起读:orange!”

“orange!”

九月底的一天上午,涡阳县西阳镇学区中心学校八年级(5)班的英语课上,老师高梦正在利用“班班通”大屏幕教孩子们学习英语单词。

让孩子跟读了几遍后,高梦又从电脑里调出动画故事和英文视频歌曲,帮助孩子们加深记忆。图片、动画、视频歌曲,这让曾经“你说我记”的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

高梦说,自从参加工作后,学校里就开通了“班班通”,用这个软件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互联网+”模式,老师能充分利用全市乃至全国各地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如动画资料、视频资料等,这些画面放到投影仪上,孩子们就像看电影似的便完成了学习。

“现在上课就像看电视一样,在玩乐中就学会了新知识,特别有趣”、“配着动画片上课,新单词学一遍就记住了,太轻松了”……对于“班班通”,孩子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一台电脑,一个软件,一个投影仪,“班班通”系统已进入西阳学区中心学校的每一个班级。校长张敏自豪地说,全校每个班级都可以通过“班班通”共享教学资源,老师的备课资料也都可以传送到“班班通”系统中,中心校和辖区村级学校班级都可以共享,为学校推行电子教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事实上,这些设备都是亳州市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内容。

“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指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宽带网络校校通是以校为本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优质资源班班通是以班为本的教育教学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以人为本的基于信息化环境的教学与学习。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亳州市共为1398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了“班班通”项目工程,建设多媒体教室11664个,为教育信息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薄弱学校改造:

让乡村最美建筑是学校

“你看,俺这个新学校,标准的塑胶跑道,花园、凉亭,崭新的教室,比城里的学校还漂亮吧?”一走进谯城区古井镇大塘小学,53岁的老教师孔祥侠便拉住记者的手激动地说,她当了32年乡村教师,现在能在这么漂亮的新校区教书育人,感觉太幸福了。

如今的大塘小学已经成为方圆数十里的“抢眼”建筑。占地74亩的新校园内,教学楼被粉刷一新,绿化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学生的活动场地20000平方米,600多个孩子在这所花园式的学校里学习生活,享受到了比城里孩子还优越的教学环境。

校长吴志刚介绍,这所小学由周边四所交通不便的村小合并而成。以前的老校区基础设施非常薄弱,除了一座破旧的教学楼再无其他。乘着全市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的东风,学校在去年改了头换了面。

在崭新的学校中央,一棵老树上挂着一面旧钟。据介绍,这个老物件儿是老校区留下的唯一见证,它的响声曾经伴随老校的孩子数十年,如今虽已派不上用场,但挂在这里,则向人们讲述着这座学校的曾经,更见证着学校今非昔比的巨变。

在对薄弱学校的改造中,亳州市科学利用中央、省及地方20亿元薄改资金,按照“兜底子,保基本”的要求,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不断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缩小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

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投入资金16.28亿元,完成了1448个学校的标准化建设项目,提前完成了省教育厅下达的任务。水冲式厕所、崭新的教学楼、绿树成荫的校园环境……如今,即使是在偏远的乡村中小学,人们也能看到学校美丽的景象。

千所村小提升:

让农村娃在家门口读好书

“阿姨,你看,我们学校现在下过雨也没有泥!”在中午雨后的利辛县城关学区康桥小学,孩子们在干净的食堂里一边说笑,一边吃着可口的午饭。他们高兴地对记者说,以前一下雨,大家就要穿雨鞋,现在有了水泥地,下雨天也不踩泥了。

康桥小学虽然隶属于城关学区,但距离利辛城区还有20里远,许多孩子中午都在学校里吃饭休息。这所乡村小学虽然面积不大,教室还是平房,但教室的里里外外都被粉刷一新,教室里桌椅整齐划一,校园里路面平整,如同自家院子里一样,清新雅致,非常温馨。

据利辛县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这所学校的粉刷及路面硬化等建设都是受益于全市千所村小提升工程。千所村小提升工程改变了校容校貌,提升了教师的精气神,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也改变了家长对学校的认识。

据悉,亳州市教育局2012年出台《亳州市千所村级小学提升工程计划(2012-2016年)》, 按照“改造硬件、帮扶软件、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对布局调整保留下的1000多所村级小学,逐年分批开展提升工程,在实现硬化、绿化、净化、亮化、文化目标的同时,引导村小提升项目学校从改善学校环境向学校内涵建设转变,促进办学实力提升,让农村孩子就近接受优质教育。截至目前,亳州市投入资金8900多万元,有590所学校提升达标。

在配齐硬件设备,美化校园的同时,亳州市还把学校建设与校安工程结合起来。全市四年投入近15亿元,实施校安工程项目3226个,通过一系列安保设施的配备,确保全市的中小学生在标准化学校里安全、快乐、健康地成长和学习。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王永超表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540所中小学校,在校人数达65.9万人,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事业中,校安工程与学校标准化建设、薄弱学校改造、教育信息化建设、村小提升并驾齐驱,共同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有的硬件建设举措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城乡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让优质的教学资源造福每一个孩子。”王永超说。

新闻推荐

全省环境公益诉讼第一案亳州立案 社会组织就涡阳标里“毒垃圾”案件,向相关企业提起公益诉讼

本报讯 涡阳标里“毒垃圾”案件成为安徽省首个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记者昨日从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就涡阳标里“毒垃圾”案件,向相...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秋深耕 丰来年2015-10-13 15:30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让乡村校园成为最美风景 □本报记者 刘景侠 文/图)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