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涡阳,不少师生对《一道课本例题的简解》这篇论文并不陌生,讲述的是教材中的一道求体积例题,学生们创新角度,发散思维,总结出了18种不同的解法,而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这篇论文的作者就是涡阳一中数学老师蒲荣飞,“把课堂交给孩子,多给孩子创新思维的空间。”是他最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去年的高考成绩揭晓,涡阳一中传来一片欢呼声,而被誉为“十八军集团”的高三理18班成绩更是骄人:3人同时进入全市前十名,全县理科前10名中,该班独占8席,一本达线率100%。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十八军集团”的“团长”蒲荣飞息息相关。他不但在关爱学生、帮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理想上下功夫,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上也有自己独到的一面。至今已培养出4名学生考取清华大学、1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
“孩子的思维非常活跃,创新能力强,要想使其充分发挥出来,老师只能点拨和引导,最忌讳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蒲荣飞说,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比较枯燥,更应该创设空间,留给孩子充分发挥的余地。于是,蒲荣飞一直在尝试“把课堂还给孩子,多给孩子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
在一次课本求体积例题的解析课上,蒲荣飞按照往常一样,并没有直接讲题,而是先给学生略做提示,并从自己知道的几种解法中去点拨,引导他们自由发挥,用自己认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解题。当孩子们把各自的解题方法汇总后,蒲荣飞惊奇地发现,原本他认为最多有5种解法的题目竟然产生了18种解法。后来,蒲荣飞带头把这堂课的内容写成了一篇论文发表,让其他师生都能得到启发,资源共享。
自参加工作以来,蒲荣飞一直在涡阳一中任教,并先后担任实验班班主任、数学备课组长、数学教研组长等。业务钻研中,他精益求精,先后荣获亳州市“教坛新星”、亳州市“学科带头人”、涡阳县“先进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他还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曾多次辅导学生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得大奖。
教学之余,蒲荣飞还长期致力于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工作,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他曾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10家CN级国家专业期刊发表过论文43篇,并有多篇作为参考文献被直接引用,14篇在省市级评选中获奖。(记者 郭玉岩)
■人物小传:
蒲荣飞,涡阳一中教务处副主任,高级教师,高中数学省高考试题研究会理事、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市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11年、2012年分别获“市学科带头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特级教师“称号。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
新闻推荐
2月16日,涡阳县人武部在营区扎扎实实组织开展队列训练课目。日前,亳州军分区开展“学条令、正秩序、树形象”整训活动,进一步强化官兵纪律规矩意识,培塑军人良好形象,规...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