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份“中国好人”评选结果近日揭晓,勇救落水母子的涡阳县同丰种业有限公司仓储管理员王春河和勇闯火海背出着火液化气罐的王学忠,获评为“中国好人”荣誉称号。(见1月26日《亳州晚报》“重点”版)
社会越冷漠,越能彰显平凡中的好人光辉,越能唤醒人间的大爱,也向人们传递一个信号,其实,好人从未远去。在去年12月份揭晓的“中国好人”榜单上,亳州共有两名“好人”入选,不仅体现了亳州儿女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是对好人文化的一种肯定和褒奖,让更多人加入到实现好人精神的具体行动中来。
或许是因为见过太多冷漠的缘故,太多好心人被讹诈的事例也在反复压榨人们的善心,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被放大,这在无形中也会释放社会的负能量,于是乎便有人觉得好人越来越少。不可否认,近来一些恶性事件确实给社会道德蒙上一层阴影,但这毕竟只是个别人的举动,不能代表社会主流。
好人去哪了?这曾是很多人的疑问,这既是对社会道德的审视,同样也是对自己内心的自问,好人不是奢侈品,理应成为这个社会的最基本共识。理论上来说,我们所有人都是好人,都有善恶观念,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热爱生命……王春河与王学忠的抉择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我们看来,他们的这些行为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依然值得我们铭记,不是因为他们多么高尚,而是因为这些行为的利他性,是不计后果的善意选择。仁义道德谁都可以信手拈来,但一旦涉及身家性命却鲜有人肯舍生取义,有时候默不作声的做比高调的说要更有说服力,这也是他们会成为好人榜样的原因。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这样一个社会意识多元化的社会,我们无法统一所有人的思想和认知,无法要求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挺身而出、舍生取义,但是最起码的是,不能对别人的善意置若罔闻、报以冷眼。无论是在寒冬还是黑夜,我们都需要好人榜样来温暖这个世界。 (程世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一男子驾驶无证车辆路遇交警检查,该男子不但拒绝检查,还拿出了“警官证”,结果被行政拘留十五日。2月15日下午5时许,涡阳县公安...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