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猛的医疗技术很有名气,在涡阳方圆百八十里的患者都慕名而来找他就诊,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患者。很多患者直接找到他家里就诊,可他一样笑脸相迎,细心诊断。对那些轻度患者,他会把自己家里常备的小药及自己配制的中草药,无偿地送给他们。
“工作并思考和总结着。”是王化猛多年养成的习惯。2011年下半年的一天,在他的诊室里接诊了数例丙肝患者,第二天再次接诊数例。于是,他以专业的敏锐性,认为涡阳与河南马桥相连的丹城镇,可能是出现了丙型肝炎的疫情,随即报告上级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果然在短短的两天内得到了证实,及时控制了丙肝疫情的进一步发展,避免了社会更大的恐慌,使得已经发病的患者得到了有效的诊疗和管理。后来他将丙肝的防治于当年申报了安徽省科研计划项目,获得省卫生厅的资助立项。该项目通过了安徽省省级成果鉴定,获得亳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最近,王化猛又从“治未病”观点出发,组建了慢性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攻关创新团队,并获批为亳州市第四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科研项目。
他善于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挖掘。多年来他为全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徐恕甫、国医大师徐经世、亳州名医寇瑞庭等6位名老中医整理了他们的医案医话和学术思想,其中4项获得安徽省科研项目立项、2项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他还将市政府授予的18位名中医的事迹进行了采访整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华佗医学传承风采录——走近亳州名医》,留下了珍贵的文史资料。作为中医药专业人员,他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中医本草之韵》,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王化猛是个闲不住的人,除了工作、接诊和科研外,他还热衷于公益事业。
早在2007年,他就成为团安徽省委、安徽省卫生厅联合招募的首批“关心艾滋病患者志愿者”,前往萧县任志愿团队队长。该县是全省艾滋病重点县,王化猛在那里做志愿者期间,吃住在乡下,为了解患者的发病、诊查、治疗、随访、管理以及社会救助等情况,走访了近百名艾滋病患者,并向患者传播科普知识,引导患者增加抗病的信心,写下近2万字的总结报告,并给6名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经济上资助。
王化猛是涡阳的政协委员,时刻关注民生,为亳州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建言。近年来他提出数十条提案,如《“三无病人”谁来埋单?》、《头号危险废物,该管管医疗垃圾了》、《进行艾滋病知识宣教,防患于未然,维护亳州一方净土》等,均成为社会有力的呼声,作为社会热点问题得到了注目。2015年4月,他作为中医代表,参加了《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标准、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修订工作,成为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标准”修订的为数不多的专家之一,这是他个人的自豪,也是亳州的骄傲。 (张华)
人物小传:
王化猛 涡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的科技之星、安徽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安徽省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亳州市十大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江淮名医,出版中医学专业图书3部,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
新闻推荐
2月16日,涡阳县人武部在营区扎扎实实组织开展队列训练课目。日前,亳州军分区开展“学条令、正秩序、树形象”整训活动,进一步强化官兵纪律规矩意识,培塑军人良好形象,规...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