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斤小麦没有销路,涡阳县种粮大户李进很犯愁
种粮大户成了“存粮大户”
午收期间,频繁降雨,农户连天加夜终于把粮食收回了家里,没想到的是,现在卖粮又成了难题。连日来,涡阳、谯城一些乡镇的农户反映,受天气和病虫害影响,今年小麦品质较往年略有下降,粮库称达不到相关标准不予收购,而粮贩又出价太低,农户们不愿意出售。
“卖给谁呢?都不要!只能先在这里存着,我现在愁得都睡不着觉。”6月15日下午,望着仓库里存放的几十万斤小麦,李进不住地摇头、叹气。
李进是涡阳县涡南镇双庙村的种粮大户,今年种了大约800亩地的小麦。因为午收期间经常下雨,他和工人们连天加夜地工作,终于把几十万斤小麦装进了仓库里。然而,李进没想到的是,今年卖麦子会这么难。
“粮站一看麦子都不要,收粮食的也不要,甚至连谈价格的机会都没有。”李进说,去年的时候麦子是按照保护价卖到粮站的,看到效益不错,他今年一下子种了800亩地的,没想到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粮站和收购商都不要李进的小麦,原因就在于小麦的“颜值”太低。“因为小麦出现过赤霉病,午收的时候又经常下雨,所以麦子瘪籽多一些,品相也不咋好。”李进说,这么多小麦出不了手,他心里特别着急,“在仓库里多堆一天,就是一天的成本。现在四处卖都卖不掉,我们也没什么好办法。”
卖粮难因小麦“颜值”低
亳州市很多农户都遇到了李进类似的情况。
涡阳县临湖镇王庄村村民苏全友今年种了大约200亩小麦,他现在天天开着车拉着麦子到周围的粮站和面粉厂去销售。“十几万斤现在差不多卖了一半了。明天还得出去。”苏全友说,前几天,他拉着麦子到涡阳义门和楚店的一些面粉厂去卖,对方嫌小麦品质不好不愿意收,“后来看我这么远拉来不容易,就勉强要了,然后就让我不要再送了。”
苏全友说,午收前看到新闻说今年的小麦保护价依然是1.18元/斤,心里还特别高兴,觉得收入有了保障,没想到,小麦的品质达不到粮站要求的标准。苏全友说,他现在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给这些小麦找个“下家”,“价格有个差不多就行。”
因为家里的一万多斤小麦还没卖出去,谯城区城父镇八里村村民李三亚现在还待在家里无法外出。“家里没有人,放在家里肯定都毁了。”李三亚说,粮站不收,粮贩压价格,很多村民家的麦子都在家里放着。“因为这牵涉的人比较多,不知道上级可有啥办法能帮我们解决一下吗?”
小麦要达标需要进行“美容”
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连续十余年出台文件对小麦、玉米和稻谷等以保护价进行收购。4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了《2016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是1.18元/斤,与去年一致。
“1.18元/斤这个价格是国家三等标准,也就是普通等级,在这个基础上上下还各有两个等级。”市粮食局行业管理科科长王永宏介绍,三等的标准包括:容重≥750g/L,不完善粒 ≤8.0 %,杂质≤1%,水分≤12.5%,色泽、气味正常等,“现在粮库能收购的最低等级是五等,收购价格是按照在保护价的基础上一个等级降低2分钱。”
王永宏介绍,为了避免因仓容问题导致的卖粮难,亳州市在午收前就准备了100多万吨的仓容,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没想到今年小麦的品质不是太好,能达到标准,粮库肯定是敞开收,达不到标准,人家没办法收。”王永宏介绍,粮贩压价属于市场行为,他们也难以管理。
“如果是因为小麦品质问题卖不掉的话,农户可以对小麦进行后期的整理,包括晾晒、过筛子去瘪籽和杂质等,争取能达到国家标准。”王永宏介绍,如此一来可能会产生大约10%的损耗,“大部分的麦子价格上去了,瘪籽也可以当饲料卖,总体看还是比较划算的。”(记者 蒋加磊)
新闻推荐
网友bzsmlt001:涡阳县林业局楼下民生大药房门口有两处公共停车位,却被人上了停车位三角地锁,长期非法占有,他们需要停车时就把锁打开停在公共停车位上,他们不停时就把停车位...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