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宜人, 老人们只想进不想出
涡阳县标里镇敬老院是亳州市首家入选全国“敬老文明号”的敬老院。说它是一个敬老院,不如说它是一座宜居养心乐园。这里的绿化覆盖率达70%,老人们可以在此体验农耕生活,吃到纯天然的美食,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老人们这些福利的获得,都跟敬老院院长高庆连有关。
标里镇敬老院四面环绿,健身、听曲、遛弯、采摘……老人们各自在不同区域忙活着。
“这里吃住好,老人们进来后再也不想出去了。”标里镇敬老院院长高庆连向记者介绍起了敬老院的发展情况。
标里镇敬老院始建于2008年,起初条件简陋,2010年才得以扩建。扩建中,高庆连把绿化美化作为设计重点,如今院内已栽植香樟、绒花、绿篱、桂花20多个品种,绿化覆盖率达70%,最适宜老人养老。
根据老人的不同口味,高庆连还制作了一周食谱。早餐除主食外,增加豆制品和蛋类;午餐四菜一汤,四菜中必有一个荤菜;晚餐是以稀饭、面条为丰,外加油条包子。老人们可选择的空间大,营养搭配合理,吃得也舒心。
除了让老人们衣食无忧外,高庆连还建立了阅览室和娱乐室,为老人订阅大量报刊书籍,添置大屏电视、各种健身器材、军棋、麻将等。每逢传统节日,组织他们自娱自乐参与文艺汇演,或邀请当地戏班子义演。
以院养院, 在敬老院里发展生态园
该院还有一块占地4亩的生态园。绿油油的菜园里,老人们正忙着除草、为黄瓜搭架等。一旁的养殖园里,鸡鸭等家禽正在悠闲觅食,猪羊等牲畜则在阳光下酣睡。
早在建院之初,高庆连就意识到,敬老院的发展、老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光靠政府拨款和自己的精打细算远远不够。如何让老人吃好、住好?生态园便是高庆连这几年一直在精心做的一篇文章。
通过走访菜农,高庆连推广套种、复种方法,一年可种植蔬菜五茬,除供食堂外,多余部分到市场出售,一年可为敬老院创收约两万元,所得收益主要用于敬老院老人中参与干活人员的工资和投入再生产成本。而参与养殖的老人,高庆连则采取发卡的形式来记录出勤次数,到收入时凭卡统一为他们结算工资。
这种方式不但可以使入住的老人生活得开心,还能锻炼身体,获得报酬,可谓“一举三得”。“更重要的是,这种以院养院的方式还改善了老人的伙食,不但让老人顿顿能吃上无公害的新鲜蔬菜,养大的猪、羊等,也会定期宰杀,给老人额外加餐。”高庆连说。
家在眼前, 他每月最多回去一两次
陪老人聊聊天,为老人梳头洗脸,帮他们整理床铺等,高庆连一刻也闲不住。老人们说,高院长对待每位老人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每天几遍挨个去问好,虽然院里请的有护工,可他干的活一点也不比护工们少。
一年冬季,一位老人突然出现中风症状。高庆连拨打120后,亲自把他背上救护车。住院期间,高庆连寸步不离,足足在床边守着老人过了7天7夜,直到老人离世,帮他办完丧事后,才稍微休息一下。
每年的重阳节,高庆连都组织全体老人为8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过生日,老人们戴着生日帽,唱着生日歌,吃着蛋糕,开心得像个孩子。这两年,高庆连还为全院7对孤寡老人牵线搭桥,在他们自愿的基础上,为他们举办了集体结婚仪式。
高庆连说,他每天都在心里思考着如何让老人住得舒心、吃得顺心、玩得开心。为此,他以院为家,每天和老人朝夕相伴,尽管自己的家距离敬老院并不远,可他每月最多回去一两次,每次都是来去匆匆,生怕自己不在时,院里会出什么事。
“说来惭愧,父亲病重住院我都没及时赶去看他,直到离世也没听他再说一句话。自己的二儿子在外地成婚、生子时,我也没顾上去参加婚礼和孩子的出生宴,至今为止,儿媳和孙子长啥样我都不知道。”提及此事,高庆连低下了头。 (记者 郭玉岩 文/图)
新闻推荐
合作社还推出了蚂蚱酱的礼盒不甘平庸放弃打工回乡创业尹秀芹是涡阳县陈大镇秀芹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2008年从外地打工回乡后,她决定自己创业,于是成立了一个专门养殖蚂蚱的合作社。由于自身的...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