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 蒙城新闻 涡阳新闻 利辛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亳州市 > 涡阳新闻 > 正文

铁军精神之拓展(下)——也谈“拂晓精神”□单晓樱

来源:拂晓报 2018-08-01 17:36   https://www.yybnet.net/

(接上期)

二、大闹“技术革命”,突破油印报技术,精益求精,屡创佳绩。

《拂晓报》的1至20期是最艰苦时期,那时没有油印机,他们只能用图钉将蜡纸从一头钉死,另一头用薄木条夹上印刷。报社买不起调油墨的煤油,只好用棉籽油代替。油墨用完了,就用锅底灰调油。当时有一顺口溜:“黑油墨,麻油调,粗麻线的《拂晓报》”,说明了办报的困难和水平。

1939年,在永城书案店闹春荒之时,支队供给处的金库只剩下四元大洋,每一个指战员每顿只能发几两红薯,少许高粱窝窝头充饥。报社新闻战士咬紧牙关,束紧皮腰带,对一架以17元钱从国统区买来的粗制滥造的油印机进行改造——他们将木框架上的细铜丝拆卸下来,用集市上老大爷支援的细箩筛纱布镶嵌进木框架里,并把报社房东、开明士绅支援的写字台上厚玻璃板切割成油印机的印刷垫板。几经失败的试验,终于改装成能印刷实体标题、花边和图文并茂、多色套版的“多能”油印机。在彭司令员躬亲指导下,全社同志献计,各自献出绸衬衣料子,由大家参与把劣质油墨一次又一次地捏着过滤,挤出所有渣汁,直至每个人变成沾满污垢的“黑人”……经过20多个日夜的苦心钻研,改革创新终于取得了首次赫赫战果;印出了850份像四开铅印报那样清晰,蓝、红、绿三色套版的油印报纸。这是游击支队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拂晓报》技术和内容改革、挑灯夜战成绩最突出的黄金时代。

1940年早春二月,支队在豫皖苏边敌后发展壮大到17800多人,此时《拂晓报》的印数已由原来不到100份,超过1500份,但仍然大大满足不了部队、地方及延安等各根据地、友军和大后方、敌占区等读者的迫切需要,(尤其这时的油印《拂晓报》已跨洋过海了)。首长对油印《拂晓报》的改革创新和发行数量,随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彭司令员命令报社的社长和全体编辑、记者、印刷人员,从新兴集搬到和他同住的有桃园风光的小王庄,开展了名为“技术革命”的活动。被誉为“编外总编辑”的彭司令员披挂上阵指挥,带领新闻战士再次向《拂晓报》“技术革命”发起了“冲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着一个个迎面而来的难题,认真引导大家寻找书案店报纸改革创造奇迹以来,油印机“技术装备”上存在的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用冒着生命危险从敌占区选购来的超薄蜡纸,仿照铅印报划成的八开——九小栏,4300多字的小方格子——印成刻报版的蜡纸,为编刻报纸创造了千变万化的排版、标题、画花边提供了图文并茂的条件。

——把审定好的“俊秀方体”、“樱桃小楷”、“长体仿宋”、魏碑等多种硬笔小字和标题字,设计出美化而不易断裂的二三十种花边样子,作出规范性的整理、剪贴,供编刻时参考选用。

——把握油印报“刻”、“印”规律,精心合作,再加“互提保证”这种精神、气概和方法“打连环战”,根据各人的运铁笔的轻重,印者大牛在握磙子印刷时就能分别发出几斤几两的力度,从而提高油印报的印数和质量。

部队拿枪炮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新闻兵拿铁笔、钢板、蜡纸,在精神加工厂闹“技术革命”。三个月的艰辛战斗,从桃园小村小王庄传出喜讯:《拂晓报》的印数从1500份提高到2500份,进而达到了3200份的高指标,甚至多次突破4000份的高峰!

在父亲的记忆中,1939年的12月初,在《拂晓报》创刊一年多的一百期之际,毛主席从延安托人带给彭雪枫一封信,信中说道:“《拂晓报》看了几期,报纸办得好。祝同志们继续努力,作出更好的成绩。”同时为《拂晓报》题词:“坚持游击战争——毛泽东”。报社同志们历尽艰辛,从未叫苦,却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与题词勉励中,激动地流下了眼泪。12月5日,在《拂晓报》一百期的时候,涡阳县新兴集街上喜气洋洋,拂晓报人将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题词手迹、各地贺信和当天的纪念专号,以小型展览会的形式陈列出来,让祝贺的部队、地方负责同志和驻地官兵、老百姓参观。

随着四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拂晓报》也成长为“华中油印报之冠”、曾被寄送发行到莫斯科、列宁格勒、纽约、加拿大、香港、南洋等各大城市,还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万国新闻报刊博览会”,被视为“中国的奇迹”,作为政治与艺术的珍品收藏。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战火中,《拂晓报》作为新四军四师彭雪枫师长的“三宝”之一,极大地发挥了党的喉舌作用与威力。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下,“一支笔胜过两千支毛瑟枪”“一张党报的威力赛过千军万马。”《拂晓报》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令国民党顽固派害怕和痛恨:1939年冬,安徽省国民党当局曾勒令《拂晓报》全部扣压焚烧;1941年皖南事变后,驻大别山的顽固派李仙洲部下令严禁阅读《拂晓报》,狂叫“谁看《拂晓报》,谁就是危险分子”,抓住“要杀头,要坐牢”。

1942年冬,日军从淮阴、蚌埠、宿县等五路起兵,对淮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妄图将四师消灭于洪泽湖两岸。一队日军包剿半城,想捣毁师部与拂晓报社。报社奉师部之命带着枪支和必要设备潜伏于湖中苇丛里,他们用一只大船拖着苇筏搭的茅屋移动,另一小船则上岸探听消息和联系食物、用品。情况紧张时,弄不到粮食,他们就挖藕、捉鱼充饥;寒风刺骨,他们就把苇花套入被里取暖;敌人一有动静,他们就把苇筏拖进苇丛中隐蔽起来。日军挖地三尺,也没找出什么。就这样,在三十三天反扫荡战斗中,《拂晓报》一直没有停刊过,新闻兵与边区军民一道顶住日伪顽夹击,创出了胜利的奇迹!

《拂晓报》与彭雪枫将军领导下的这支人民的铁军,同步战斗、发展、创业、成长,迎来了抗战和自卫战争的胜利,持续奋战,披荆斩棘,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攀涉到通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和挫折中,总结吸取了走向成功的经验。进而,她在洪泽湖被围时,在英勇的“拂晓”工人游击队浴血苦斗敌顽时,重新拿起了钢板铁笔,和湖上三千军民共同坚持了“红旗不倒”的胜利斗争,让油印的报纸和捷报号外赢得了“高悬在洪泽湖上的一盏明灯”的美誉;如今,一茬茬一代代的拂晓报人在新的时代,继续传承老报人的光荣传统,在运用舆论法宝的实践中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不断增加“拂晓精神”新的内涵与活力而勤奋工作。

这,就是老一辈拂晓报人在战争年代用革命精神铸就的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拂晓精神”的传承。这种精神是《拂晓报》发展与成功的动力,也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生动体现与拓展。

三、拓展了“铁军精神”

何谓“铁军精神”?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陈毅的《新四军军歌》是对“铁军”精神的最初总结。

1926年8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在攻占武昌城时,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这次战役中,由于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功卓著,1927年1月,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荣获人民群众赠送的“铁军”牌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建议把改编的南方红军游击队命名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其目的就是要继承和发扬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代战争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新四军在抗战中,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敌人顽强斗争,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新四军四师“拂晓”工人游击队便是其中的典型事例:

1947年冬,蒋匪大肆进攻淮北解放区,大部队已转移山东,地方武装仍在洪泽湖里坚持斗争。《拂晓报》报社人员大部分流散牺牲,只有少部分人又一次潜入洪泽湖中,晚间照常听抄新闻。在船梢的船板上,用油布、雨衣搭一个帐篷,一块木板架在两只木箱上,用来放置机器和抄报。在一次突围中,又有几个同志被俘,被敌人投入洪泽湖中。尽管如此,同志们还是坚持出版油印报,在湖中传播鼓舞人心的新华社社论《战局在开始变动》。

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在敌人的屠刀下,《拂晓报》工人游击队坚贞不屈的表现令敌人胆寒。机器股长赵成国、工人王国华、发行干事王子超等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排字工人景州在睢宁西北大孙庄被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逼他自首,但他始终骂不绝口,半夜里被还乡团秘密活埋;而在突围中被俘的编辑庞在群、邱中海以及怀孕6个月的工厂协理员朱西进,严词拒绝向敌人自首,被绑在船头送到湖心,掀进水里;有的同志还被关进了敌人的集中营,永远回不来了。

拂晓报社,这无私无畏的战斗集体,无论是创刊以来的历任社长、总编、编辑、记者,还是印刷厂的工人,他们身上那股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正是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坚韧不拔的铁军精神之体现!作为曾在这个革命大熔炉中成长的“拂晓两兵”(拂晓报、拂晓剧团)的后代,重温在特定历史年代里的一个个闪光的故事,于感动之中收获着一种砥砺前行的动力!如今,父母虽已先后离开我们,但他们可贵的“拂晓”情结至今仍然影响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代。唯有不忘初心,传承好“铁军”精神,方能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今年的9月29日是《拂晓报》创刊80周年纪念日,父亲在他的遗著《走向拂晓》中回忆《拂晓报》的磨炼成长并总结说:“彭雪枫同志领导办好一张敌后油印党报的根本经验应是:炼思想,炼韧性,也就是炼人。他首先把自己摆进去炼,和新闻战士一起到斗争的实践中炼:一炼革命事业家的献身精神;二炼坚持革命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原则精神;三炼全党办报的政治、思想、业务和文化素质;四炼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和战斗的文风;五炼团结、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这正是彭雪枫同志和“拂晓”青年新闻战士共同走过的胜利之路,也是锤炼‘拂晓精神\’的必经之路。”

拂晓精神,不仅是我们的父辈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后代新长征路上的进军号角。身为《拂晓报》后人,当传承光大我们的父辈心血结晶炼就的“拂晓精神”,默默奉献,奋进不辍!

(作者为《拂晓报》创刊三元老之一单斐之女)

新闻推荐

涡北街道扎实做好大豆玉米保费收缴工作

为切实把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落到实处,涡阳县涡北街道扎实做好2018年秋季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缴。该街道充实了涡北街道政...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铁军精神之拓展(下)——也谈“拂晓精神”□单晓樱)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