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谯城区十河镇亳药花海景区,几位外国游客正在观赏盛开的芍药花(资料图)
“三大革命”发力乡村绽放新姿
刚刚过去的2018年,亳州市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一体化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正徐徐打开。
“现在我们村环境改好了,出行也方便了……”在涡阳县石弓镇罗沟溃村,村民罗会山老人在村口感慨地说。
罗沟溃村位于涡阳县石弓镇,总户数127户,人口数394人。因村内水域发达,从前沟渠汇聚,河坝纵横,到了雨水季节,水易冲破堤坝,造成溃势,久而久之,故村名叫罗沟溃村。而如今的罗沟溃村,道路平坦,环境整洁,幽静宜人。
2018年,为彻底改变旧村容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涡阳县石弓镇将罗沟溃村作为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拆除村内破旧危房,清理乱堆乱放,改造旱厕,建设文体小广场,书画文化墙等实现村内绿化、亮化、美化;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近年来,亳州市各地一体化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治理,创新引导农民实施农村改厕,全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让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乡村环境面貌也日益改善。
在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过程中,亳州市精准实施垃圾源头分类。采取可利用废品市场回收、有毒有害垃圾政府有偿回收、厨余无害垃圾堆肥填埋等方式,构建了适合当地的“农户分类”“有害回收”“无害填埋”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全年回收有毒有害垃圾3559.6吨。
在“治污”革命中,亳州市抓住乡镇政府驻地和示范中心村这两个关键,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和直接接入城区污水管网集中处理两种模式进行建设。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及建制村通过管网+微动力污水处理站、管网+大三格式化粪池、户用改厕三种模式进行建设。目前全市80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建成。
“在农村住了一辈子,没想到自己还能用上水冲式厕所,这太方便了。”寺东王村76岁的王开明老人指着自家院子一角的水冲式厕所高兴地说。
涡阳县青疃镇寺东王村是较早实施农村厕所改造的乡村之一。该村首先从扶贫户开始,利用贫困户家中的旧砖、旧瓦、旧木材“三旧”等废旧材料,以及楼房内有卫生间的率先示范改厕。县里除免费提供一套改厕设备外,还给予贫困户800元/户、非贫困户300元/户的资金补助,让贫困户基本不花钱,非贫困户少花钱。在示范户带动下,该村10月份顺利进行了整村推进旱厕改造,广大群众自己动手,积极参与,共拆除旱厕108个,全村均改造为水冲式三格式化粪池。
来自住建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2018年省住建厅下达亳州市6.4万户改厕任务,市政府岗位目标任务为10万户(每县区2.5万户),目前已完成102550户。
市美丽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亳州市以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为抓手,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重潜绩、压茬干,持续改善农村生态文明。目前已建成省级中心村168个、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80个,正在建设2018年度省级中心村48个、市县自主建设中心村47个。
县域经济提速综合承载力提升
民和杭萧钢构是一家生产高层住宅钢结构系统等多种装配式建筑产品的企业,位于蒙城经济开发区,总投资约5.1亿元,计划2019年产100万平方米的住宅式建筑,年产值达7亿元,可安置再就业员工700人左右。
截止到目前,蒙城县像民和杭萧钢构项目这样的新型建材制造企业总数达到50家。2018年新型建材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20.9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1.03%。
作为蒙城县工业经济的三大主导产业汽车、新型建材及智能家居、食品深加工实现产值114.63亿元,同比增长5.2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75.7%。
过去一年来,亳州市着力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三县一区依托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加强错位竞争,实现特色发展,形成了布局优化、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板块。
不仅是县域经济,过去一年来,三县县城综合承载力也持续增强。
位于利辛县主城区的民安路综合管廊东侧为民安路,西侧为老旧小区。以前,受西侧老旧小区居民排污影响,这里污染较为严重,是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市民反映最多的脏乱差地段。
综合管廊项目建成后,不仅可增加景观绿化亮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同时建有小型停车场4个、非机动车停车点2个、公厕3座,有效缓解了老城区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
过去一年来,涡阳新城发展全面加速,建成顺河路、石弓山路等7条城市道路,完善雨污管网38公里,新增供水管网40公里、燃气管网48.5公里。发展要素中心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五馆二中心”主体工程完工。老城更新稳步推进。城关街道西园、东风、向阳等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顺利实施,西苑、旭日安置小区开工建设。完成2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建社区服务中心2个。建成涡河景观道路40公里。乐行路改造提升即将通车,站前路、紫光大道等4条道路雨污分流春节前完成。
利辛县在完成地下空间暨人防工程综合利用规划、2018年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规划编制,建成“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协同信息平台,实现三维电子报批软件试运行。新建开源路、长春东路等城区道路9条,建设公园、广场3个,新增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中沟地下管廊主体工程完工。开展“六项行动”和城市管理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步伐,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和“大环卫”管理体制初步形成,城乡人居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蒙城启动《蒙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修编,编制各类规划23个,荣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急诊大楼、中医院新区、森林公园慢行系统建成使用,图书馆、档案馆基本建成,职教园区、广电中心、邻里中心、乐土驿站等项目加快建设。
乡村振兴号角让农民富起来
2018年8月21日下午,王粉显得特别高兴,市区七家快递公司再次来到她位于谯城区赵桥乡刘集村的葡萄采摘园采购葡萄。
王粉笑着说:“这是我第二年在网上卖葡萄,一天能接二三十箱。巨峰和九玫瑰两个品种销量最好,也是我种得最多的。”
王粉“线上”业务的开展,离不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以前都是我骑着电动车去城里给老主顾一家家送,很麻烦,也送不了多少。我们现在有了电商,又快又省事。”王粉开心地说。
城乡统筹发展,乡村振兴是最大抓手。
近年来,亳州市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举措,促进“三农”发展。
全年粮食总产97.568亿斤,小麦平均亩产509.5公斤,小麦单产水平居全省第一!
今年以来,亳州市围绕调整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持续推进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建设小麦、玉米粮食绿色增产创建示范点65个,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08万亩。大力发展优质蔬果产业,加快推进蔬果产业提档升级,全市蔬菜种植面积200.3万亩,设施蔬果面积新增5.2万亩,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全面提高中药材种植水平,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20.1万亩,比上年增加3.3%。
乡镇振兴,让农民富起来是关键。
围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亳州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开展亳州市农产品类“十佳电商”评选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全年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近800人。2018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23.45亿元。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9891家,新增2986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511家,新增省级示范社11家、市级示范社80家。家庭农场发展到7881家,新增2215家,其中市级以上示范农场331家,新增省级示范农场18家、市级示范农场80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650人。
稳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全市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40万亩。推动休闲观光农业和“一村一品”建设,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县(点)创建,落实“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项目区中药材种植,谯城区大周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谯城伊丽果园荣获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称号,蒙城县小辛集乡李大塘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涡阳县义门镇刘营村获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2018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收入35亿元。
围绕增添三农发展活力,必须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亳州市完善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库建设,三县一区土地确权数据平台现已全部通过农业部质检,完善了县级数据库各项功能。涡阳县持续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已为8861户农户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贷款4.5亿元。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1323个村全部完成清查登记、资产核实、公示确认、审核备案、汇总上报、纳入平台等程序,全市量化农村集体资产总额27576.38万元,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2571859人。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让我们以2018为底色,继续描绘亳州统筹发展新画卷。
(本报记者刘景侠/文张延林/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涡阳县花沟镇召开镇村干部大会,要求镇村全体干部要收心归位,克服“节日病”,力争实现开门红。春节假期过后,该镇为...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