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琨(后左一)和家人
今年101岁的张友琨,和住在望湖街道朱岗社区所辖小区、从医师岗位上退休的女儿一起生活。
现在,张友琨主要的生活是吃可口饭菜、睡两顿好觉。
当然,他洗脸洗脚还能自理;在家里走路散步,也不用拄拐杖……
用女婿的话说:“在我的印象里,老爷子一辈子温和善良,淡泊名利,从容处世,静而不争。”
一生为邮政
作为家中的长子,张友琨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938年,20岁的张友琨在庐州中学堂念完初中、高中,进入安徽省涡阳县邮务管理局工作。后到时在安庆的安徽省邮政管理局任职员。
1949年9月20日,安徽省邮政管理局从安庆迁移到合肥,张友琨也随单位来到合肥,主要负责劳资工作。1974年,张友琨从安徽省邮电管理局借调到合肥邮政机械厂,并于1978年从该厂退休。
退休伴韵声
退休后的张友琨,平静而充实,几乎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六七十岁时,以“看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古典诗词、现当代诗词”为主,兴之所至,还用钢笔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创作的现当代古典诗词抄录在笔记本上。
平日里,央视的《新闻联播》、纸质《参考消息》《快乐老人报》《合肥晚报》都是张友琨必掌握的内容。
1986年,张友琨的老伴去世,也就在这一年,他就和自己的五女儿张文家住在了一起,这一住就是33年。
每到逢年过节,子孙们都会聚到位于望湖街道朱岗社区所辖小区的王家龙、张文家夫妇家中,为老寿星张友琨送上祝福。
处世静无争
“老爷子脾气好,对人极善,与世无争,能自己做的,从不麻烦别人,而且寡言少语,但他一旦开口,晚辈们都心悦诚服。”这是女婿王家龙对岳丈的评价,他又指了指爱人张文家,“还有一个原因,她是中医师,曾师从安徽省首批‘十大名医’黄养田老中医学习,对内科疑难杂症有专门研究。平时,她对老爷子的身体是关怀备至,她所掌握的中国传统医药学实践和理论,对老爷子的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是有了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张友琨至今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只是在90岁时患过一次胆结石和肠梗阻。
饮居显亲情
如今,已是101岁的张友琨生活极其规律,女婿王家龙做得一手好菜,为张友琨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
每天早上9点左右,张友琨起床,1个钟头以后的早餐,可以是牛奶、蜂蜜、糕点,也可以是六七个馄饨、汤圆,或是稀饭、肉包、咸鸭蛋。
紧接着到了12点,午餐以大半碗米饭、鱼虾、荤汤为主,鱼虾可以是汪丫鱼、鲈鱼,也可以是河虾、基围虾,荤汤的配料可以是萝卜、冬瓜,也可以是黑木耳、海带。
午睡是张友琨一天当中的第二顿觉,可以睡到下午3点,也可以是4点,顺其自然。
到了晚上,面条水饺是主餐,外加整一碗叶绿时蔬,一个鸡蛋。
“下午睡觉起来,大概在4点,还要吃些水果或坚果。”张文家在一旁补充着。
汪扬 毛菡菁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陶虎 文/摄
新闻推荐
刘宏芳走访贫困户刘宏芳原是涡阳县民政局的一名干部,2017年10月,根据扶贫工作安排,刘宏芳被选派到涡阳县花沟镇邓寨村,成为驻...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