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老旧院落整洁有序近年来,崇阳街道紧紧抓住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处于的基础性地位,在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的保障性作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承担的先导性、创新性责任的工作定位,立足民生、服务群众,大力抓好社会治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把“钥匙”解难题
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崇阳街道始终把保障民生摆在重大决策的首要位置,杜绝与民争利,切实做到征求群众意见,得到群众参与和认可,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这把“钥匙”破解了崇阳街道在各种重大项目推进和重大决策中遇到的难题。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崇阳街道认真践行“让利于民”和“群众工作法”,率先在全市创新实施了“点位规划、准备充分、力量整合、综合施策、整体推进”的点位模拟搬迁模式,特别是在今年南部新城核心区域拆迁过程中,先后召开了12次专题会议,3次调整项目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为群众争取了最大利益。
作为中心城区,崇阳街道处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必须要在发展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崇阳街道建立的民生例会和问题管理工作法,破解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走基层”、“心连心”系列活动中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街道把征地搬迁、拆迁安置风险、土地遗留问题等进行重点监控,坚持风险预测先行先试,制定每月两次的民生月例会,形成了“先期摸底排查——评估潜在风险——制定解决方案——民生例会定方案——列入问题台账跟踪落实”工作方法,矛盾一旦浮出“水面”,紧随各个层级逐一击破。
2011年至今,崇阳街道共解决重大矛盾问题65件,没有一例赴省、上京上访个案,没有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网格管理延伸到“神经末梢”
为打牢基础,适应新形势需要,崇阳街道在各村(社区)推行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基本上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特大矛盾不出市”的目标,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每根神经末梢”。在网格内,群众有了诉求,邻里有了矛盾纠纷,社区“格格们”(网格员)都能在第一时间出面协调解决。
老旧院落改造是崇阳街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重要抓手。在老旧院落改造中,崇阳街道坚持了“改造思路从群众中来、改造过程由群众参与、改造成果让群众共享”的基本思路,制订了竞争性考评机制,老旧院落改造由群众说了算,由社区运用考评制度优先选择群众基础好、考核得分高的老旧院落进行改造。同时,引导院落成立党小组、院委会,制订居民公约,开展自治活动,实施星级评定。
2012年至今,崇阳街道已完成老旧院落改造30个,成都市级文明院落5个,开展星级院落集中评定10次,共评选出四星院落45个,三星院落115个。北楸社区北坛里片区成为崇州市社会治理的示范点位。(李远鹏杨仕才)
新闻推荐
①②③她是泸州人,嫁到崇州市羊马镇福田村12组方树林家;她辛勤操持家务,用勤劳的双手改变了生活。她就是杨仁芳,“最美家庭”勤俭持家获奖者。短发、略黑的皮肤,一双明亮的眼睛,杨仁芳给人一种...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