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子古镇乡村公路安上了护栏
建设好的铁索村新桥今年是“道路交通攻坚年”,市交通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交通安全设施、乡村便民道路和桥梁建设,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目前,该局已完成152公里波型护栏安装任务,正在加固维修37座旧危桥梁。村道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本月底前将完成200公里建设任务。
村道有护栏开车不再“心慌慌”
最近,住在道明镇三合堰边的群众发现,三合堰公路上安装了波形护栏。一位群众说,以前没有护栏,遇到下雨,路面又窄又滑,开车的容易掉到河里,骑车的遇车躲闪时也容易掉到河里,大家都很担心。现在有了护栏,开车“不再心慌慌”。这是市交通局今年做的民生实事之一。
在山区道路上,不少司机期望提高道路的安全感。在三郎镇山区公路上,一些地段坡高路陡弯急。“这条路我经常走,每次都把心提到嗓子眼。尤其是晚上,时刻睁大眼睛,一点也不敢放松。”一位司机告诉记者,他住在三郎山里,每天到怀远镇做生意,晚上回家时心里特别紧张。今年,山区乡村公路上安装了波形护栏,司机们开车感到安全多了。在街子镇,与健身康道平行的上山公路上,新安装的波形护栏有汽车刮擦的痕迹。市交通局工作人员说,这些痕迹说明波形护栏对行车安全起到了防护作用。
崇州市山区道路多,波形护栏主要安装在临河、临涯、临沟地段,以及急转弯处的公路边,护栏采用镀锌钢板架设,抗冲击力很强。截至目前,崇州市已安装了150多公里的波形护栏,包括成都下达给崇州市的137公里和四川省增加的15公里。
桥通了群众心里暖洋洋
文井江镇铁索村新建的两个集中安置点全部在河对岸。从公路进入安置点,需要经过一座老桥。这座老桥年久失修,已是“老态龙钟”,同时老桥和公路有视线障碍,存在安全隐患。
“这座桥急需维修。”当地群众的意见反映到镇政府,再反馈到市交通局。市交通局决定在老桥下方修建一座铁索村新桥,彻底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今年8月,8.5米宽的新桥完工通车,群众拍手称赞。通车当天,有位当地群众驾驶自己的汽车在新桥上跑了两个来回“感受一下”。“本来以为把老桥加固一下就OK了,没想到政府下大力气新修一座桥,确实是为民办实事呀。”这位群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山区群众期望交通安全,坝区群众则期望交通更方便。住在安仁连接线成温邛高速公路入口处的小王就是其中一个。小王家距离城区只有三四公里,但每天进城上下班都要开车从南门进城,绕上近10公里弯路。小王家到城区,其实是有一条路直达的,他为什么不走呢?“堵车,一堵就是几十分钟,接连堵了几次就不敢走了,怕误事儿。”
据市交通局工作人员介绍,小王家到城区最方便的通行方式就是经过一条村道进入高速公路的辅道,但是这条村道只有3米左右宽,成为交通瓶颈。安仁连接线和白塔湖专线连接,与高速公路交叉,路况复杂,想要重新规划设计一条通道难度很大。经过多次现场勘查,市交通局创新思路,利用双向对开通道横跨高速公路时分得较开、中间绿化带较宽的特点,在绿化带上建设一条通道连接公路辅道。这样,安仁连接线、白塔湖专线的车辆很容易就能进入辅道。现在,市交通局还将高速公路的辅道加宽了两米。道路修好后,小王开车进城方便多了。
在城乡公路建设中,桥梁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现在,崇州市正对37座旧危桥梁进行加固维修,旧危桥拆除重建项目全部进场施工。“不管是路还是桥,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目标。”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说,“解决交通难点,满足群众意愿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
路通了产业发展有信心
廖家镇建华村正在修建的村道上,以前的泥巴路路基已改造完成,铺好的砂石平整厚实,下一步将铺上沥青路面。一位村民说:“沥青路修到家门口,心里非常高兴。”另一位家里有几亩苗木的村民说,新路宽度从3米拓宽到4.5米,大一点的车也能开进来,他家的树苗运出去更方便了。
“这条路总长1.7公里,共涉及400余户、1000余人的出行。”建华村村主任罗伟介绍,这条路竣工后,将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要想富先修路,目前已经是一个共识。不论哪种产业,都需要便捷的交通作为支撑。这条路修好后,村上和外面的世界联系将更紧密,村上的苗木产业也有了更好的发展条件。”
市交通局规划建设科负责人梁勇介绍,村组道路分为新建和改建两类。村组道路建设由群众自主决定,并由具有资质的单位设计,经市交通部门审查后开工建设。市交通部门对村组道路建设项目进行补助,其余资金由“村改”资金、当地村民投资投劳等方式筹集。今年,崇州市将农村道路建设列为民生工程,实施200公里的村组道路建设,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题,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张世海)
新闻推荐
本刊讯崇州市12月10日召开会议,对违规购置和使用车辆问题的整改落实进行再部署,要求5日内全面整改到位。会议通报了全市违规购置和使用车辆问题整治情况,要求各单位根据成都市相关要求,对公...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