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崇州新闻 > 正文

粮食烘储“烘”出种粮新希望

来源:今日崇州 2015-01-30 15:35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市民代表参观粮食烘储中心粮食烘储中心正在作业正在建设中的粮食烘储中心粮食烘储中心现代化的设施2014年9月,正值水稻收割季节,秋雨连绵不断,但燎原乡石堰土地股份合作社1700亩耕地的粮食几乎没有受到这场秋雨的影响,尽数烘干。“烘储中心建得太及时了,解决了我们晒粮难的大问题。”石堰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杨云良说。记者了解到,崇州市于2012年开始谋划粮食烘储中心的建设,并于2013年先期在隆兴镇青桥村试点建设,随后分批在全市建20个粮食烘储中心。

A

因探

规模种田烘储跟不上

近年来,崇州市探索推行现代农业共营制,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蓬勃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粮食规模化种植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了全国、省、成都市各级的充分肯定。但伴随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粮食规模化种植,晒粮难、储粮难问题成为各合作社最为头疼的事情。“辛苦了大半年,眼看就要丰收了,却遇上了阴雨天,粮食收不回来啊!即使收割回来,也无法晾晒、储存,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食受潮、发芽,心里着急呀!”这是全市所有土地股份合作社真实的心理写照。

杨云良说:“以前没有烘储中心的时候,我们只能将粮食搬到文化站院内坝子、小区道路等地方进行晾晒。那时候,合作社土地面积没有现在这么大,天气晴朗的话,勉强能够将粮食晒干,但是非常麻烦。”合作社成立初期,全市各合作社的土地面积都不是特别大,一般就几百亩,后来农民都愿意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种植、管理,合作社的面积不断扩大。至2014年底,全市已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225个,入社面积达30多万亩,基本实现全市粮食种植股份合作化。“我们合作社2013年的时候才400多亩土地,去年大春时就有1700亩了,现在已有近3000亩土地加入合作社。”杨云良说。

合作社规模扩大以后,粮食的晾晒和储存成了最麻烦的事情,一是没有地方晒,二是如果遇上阴雨天,就根本没法晒,三是粮食收回来没有地方储存。由于没有翻晒、烘干、仓储的条件,在2013年、2014年上半年小春粮食收割的时候,全市很多合作社遭遇了尴尬的境遇,本来每斤能卖1.2元的谷子,最后每斤1元就卖了,有的甚至只能将刚从田里收割的湿谷子、湿菜籽赶快贱卖处理掉。“没有烘储条件啊,只能这样了。”怀远镇洄澜土地股份合作社的郑怀松说。

为了能够让收割的粮食晾干卖出好价钱,职业经理人们也曾想过很多办法,但最后都无济于事。隆兴镇的职业经理人王志全告诉记者,去年他自己出钱买了1万多元钱的遮雨布用于下雨的时候遮挡粮食,避免粮食受雨水侵蚀。但是,雨水太多了,一连就是10多天的阴雨天,遮雨布根本不起作用。和王志全有着同样经历的职业经理人还有很多。

土地确权后,很多农民不愿意种田,就将田地交给合作社来种,农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种植,但规模集中后的产后服务还存在短板。同时由于很多合作社将粮食搬运到公路上晾晒,严重影响当地交通,不少粮食还因车辆碾压而受损。

遭遇粮食受潮、腐烂等尴尬境遇后,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有了想法。“要从事农业规模化种植,就必须解决粮食烘储的问题。”

B

建修

先试点后全市推广

怎样解决晒粮难、储粮难的问题?崇州市进行破冰探索—建立烘储中心。“起初的想法是修建2至3个点位解决粮食烘储难的问题,当修建方案报至成都市时,得到成都市的充分肯定,最后由成都市下达20个烘储中心的修建任务,并将崇州作为全成都市的烘储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发改局副局长王涌俨说。

烘储中心先期在隆兴镇青桥村进行试点建设,后分批在全市推广,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全市建立20个烘储点位,2014年3月底前完成试点工作,2014年大春收割前完成10个烘储中心建设的工作目标,其余10个点位在2015年大春收割前全面完成。

烘储中心的建设采取市发改局牵头,市级相关部门会同指导和村民自建的形式推进,目的是要确保烘储中心建设规划与10万亩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区和崇州市农业共营制发展规划同步,实现对粮食规模化生产重点区域的“网格化”覆盖。

“发改局和相关部门主要是在选址、规模、设备、达到的功能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监督,建成后我们又会同农发、审计等相关部门进行验收。”王涌俨告诉记者。

据了解,烘储中心粮仓设计为2000吨标准化储粮仓,统一由四川省粮食局工程设计院设计,通过竞争性谈判和招投标方式,评选具有资质的粮仓建设单位承建;烘干功能设定为日烘干能力200吨,覆盖4000亩,辐射10000亩;烘干设备和必要输送设备采取牵头部门推荐、村社自愿选购的原则进行配套,包括基础设施、消防、水电建设等;建设资金采取上级补贴、本级政府配套资金、对口支援和粮食收储企业、粮食规模化经营合作社、粮食生产专合组织自筹等多元化办法筹措解决。

考虑到“烘”的重要性,在选择烘干设备的时候,合作社在市级部门的推荐下,又经过多方调研和实地考察,最终大都选择“三久”牌的低温内循环并联式烘干机。“因为各个地方粮食水分是不同的,经过考察,我们觉得这种烘干机很适合我们这个地方,而且这种烘干机不仅能烘谷子,还能烘油菜籽,大小春都派得上用场。”杨云良说。

王涌俨说:“青桥村的烘储中心在去年小春的时候就投入使用了,效果非常好,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筹备今年点位的建设工作。”

C

果效

建得太及时解决了大难题

在与杨云良的交谈中,他多次感叹:“烘储中心真的修建得太及时了,解决了合作社晒粮难的大问题。”

因为天气不好,在去年小春收割季节,全市的合作社就同老天爷打了一场抢收抢晒的“遭遇战”,贱卖加快处理的做法和偶尔放晴的天气让他们侥幸度过难关。但是9月的那场秋雨,着实让他们着急了。“如果没有烘储中心,我们只有眼看着大春的粮食霉变、发芽了。”青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长罗巡虎说。

一般来说,大春粮食的收割只有20天左右,而去年大春收割时,恰逢连绵秋雨。面对如此恶劣天气,想要把那么多的粮食晾晒干是根本不可能的。罗巡虎介绍,在大春收割时,很多合作社的粮食运到青桥村烘储中心时都还在滴水。“收割季节到了,如果不收,水稻就会成片倒在田里,不仅影响收割,而且还会影响产量,只有冒着雨水收割。”王志全无奈地说。同样的事在位于燎原乡安顺社区的烘储中心也屡屡发生。“幸好建立了烘储中心,不然去年的粮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杨云良的一句话道出了全市数百个合作社的心声。

烘储中心的运营,受到广大合作社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将粮食运送到青桥村烘储中心和安顺社区还不具备储存能力的烘储中心,进行烘干处理。“忙不过来,那时候我们这里每天都是车来车往,6台烘干设备每天24小时(下转06)

(上接05)满负荷运转,边烘、边储、边卖,就这样还是忙不过来。”罗巡虎说。 

罗巡虎算了一笔账,一般用于晾晒谷物的晒垫约2.5米宽、4米长,就10平方米,一床晒垫能晒160斤谷物,按每亩产1000斤谷子计算,我们合作社1400多亩田地产出的谷子就需要8750床晒垫,晾晒地方的面积超过130亩。照这样算,目前全市的合作社共有30多万亩田地,就需要28110多亩的地方。就算200多个合作社分开晾晒粮食,也需要200多个“130亩”,这样的地方显然是没有的。另外产出的谷物一般需要连续晾晒两三个大晴天才不至于霉变,去年大春的收割天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说,烘储中心的建立,不仅解决了我们没地方晒粮的问题,更解决了我们无法晒粮的难题。”罗巡虎说。 

由于烘储点位少,烘干任务重,去年大春收割后期,位于白头镇高笕村和道明镇升平村的两个烘储中心也加入烘干行列。这两个点位一边进行烘干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一边进行粮食烘干。全市四个烘储中心在去年大春一起完成6000多吨粮食的烘干任务,有效缓解了合作社晒粮难的尴尬。 

吃过晒粮难的苦头,尝到烘储中心带来的甜头,从社员到职业经理人,再到合作社,大家都盼望着余下点位的烘储中心能早日建成投入使用。王志全激动地说:“烘储中心的修建让我们这些种粮的职业经理人看到了希望,这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雪中送炭的意义。”

思考

更好地服务农业

“烘储中心逐步建起来了,下一步该怎么管理,怎样才能更好地运行?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要考虑的问题。”王涌俨说。烘储中心建立、运行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烘储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对崇州市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去年的探索,我们的主管部门、合作社在烘储中心的建立和运行上也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头疼的事情,怎样解决这些的问题,建好后又该怎样运行?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社等都在积极地思考。 

【问题一】性质、用途会不会改变 

烘储中心是采取村民自建的形式修建的,资金是采用上级补贴、本级政府配套资金、对口支援和粮食收储企业、粮食规模化经营合作社、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自筹等多元化办法筹措解决,参股人员可持股进行转让,那么以后烘储中心的性质、用途怎样来保证? 

【声音】“烘储中心属于农业公共服务项目,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改变其性质和用途。目前,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相关投资方出资进行确权认定,并由市发改局与村社(专合组织、企业)约定,不得改变烘储中心性质、用途,在以后的监管中我们也会将这一点作为重点监管内容。此外,资金也是非常关键的,烘储中心的运转(人工、机器设备维护等)是需要资金的,我们希望中央、省和成都市能够在烘储中心的运行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以保证烘储中心能够正常运转,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王涌俨说。 

“作为合作社,我们会积极主动想办法使烘储中心正常运行,保证其烘、储的主要功能不变。我们的着力点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烘储中心的运行机制,另一个就是资金。烘储中心要运行,资金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烘粮食所收的费用,我们会经营一些农业相关产业增加烘储中心的收入,尽最大努力使烘储中心收入大于支出。同时也希望国家能给予一定的补贴。”杨云良说,“水、电、人工工资等,这些都是需要钱的,而烘储中心是非常好的一个项目,既然建起来了,就一定要运行,不能闲置,所以我们想看能不能通过财政补助的形式,保证烘储中运转最基本的费用。” 

青桥育秧烘储股份合作社的罗巡虎认为,烘储中心的经营将自负盈亏,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有利润。我们希望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补助,比如烘干、储存一斤稻谷,政府补助一定的钱,这样也能增强大家运营的信心。 

【问题二】烘储中心闲置的近10个月时间该怎么办 

据了解,农业大小春收割的时间一般就只有两个月左右,要将大小春粮食烘干也就只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那么,每年还剩10个月,烘储中心该做些什么? 

【声音】市发改局:我们初步的想法是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农副产品的加工经营,比如对一些适宜烘干的药材、农产品,还可以做一些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以及育秧等与农业相关的产业。 

青桥育秧烘储股份合作社:我们的想法是将烘储中心做大做强,增加一些设备,在不烘粮食的时间做一些类似于粮油加工、粮食银行等事情。 

石堰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这空闲的10个月,我们可以搞粮油加工包装、粮食深加工、秸秆再生利用、育秧等与农业有关的事情,充分盘活现在烘储中心的资源,这样我们还能将已经可以熟练地进行烘干操作的人员留住,大小春时,他们上阵烘粮食,农闲时也是他们上阵。 

【问题三】怎样有序、合理、高效率运转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的运行过程中,合作社将粮食运到烘储中心,因为没有统一的折率,很多合作社只能等着自己的粮食烘干、装袋后才运走。另外,因为没有统一的折率,今年有的合作社运来的粮食没有达到烘干仓实际的装载量,比如只能装半仓、一仓半,也只有开着设备进行烘干。还有因为今年阴雨连绵,各合作社都在抓紧抢收粮食,收割后大家一窝蜂涌向烘储中心,造成拥堵、烘不过来的局面。 

【声音】市发改局:青桥育秧烘储股份合作社采用折率的办法是很好的,但是这个折率并不是非常科学,不能完全体现公平。下一步我们会联合市级相关部门,乃至省、成都市相关行业、部门,针对崇州市粮食水分、杂质等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折率。这样,合作社将粮食运到烘储中心后,称重除折后,就可以采取付钱或兑换相同品种、品质的粮食,很好地解决了半仓就烘的问题。同时,我们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积极有效地引导各合作社根据粮食成熟程度,有序地收割,有序有效地烘储。 

石堰土地股份合作社:今年我们就出现了半仓也在烘的情况,我们非常希望市上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科学的折率,解决这一问题。在今后的大小春收割季节,我们也会提前谋划,积极主动地协调本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有序收割、有序烘储,缓解烘储压力。 

青桥育秧烘储股份合作社:在今年的工作中,当我们遇到合作社粮食不能达到烘干设备装载量后,就同各合作社协商制定了一个折率,但我们也非常希望市上能制定一个更科学、更适合我们这个地方粮食的折率标准。 

【问题四】烘储价格的问题据了解,在去年的探索过程中,位于青桥村和安顺社区这两个点位的烘储中心承担了主要的烘干任务,但是两个烘储中心在烘储价格上却不一样。青桥村的烘储中心采取按水分点来计算价格的方式,而安顺社区的烘储中心则统一采用每斤0.12元的方式收费。 

【声音】“由于粮食水分点不一样,所以烘干所需时间也不一样,我们将着手制定一套收费标准,也是按照水分点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基本的想法是根据崇州市实际,制定一个水分点的基数,每高出一个水分点增加一个定量的数额,每降一个水分点也减少同样定量的数额,以此类推进行定价。”王涌俨说。 

罗巡虎说:“我们去年是按照水分点不同来收费的,我们确定的水分点基数是25,如果是刚好25个水分点,我们就以每斤0.12元来计算,每高出一个水分点则每斤增加0.005元,每低一个水分点每斤就减少0.005元。按照水分点来收费更能体现公平,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收费标准。” 

杨云良认为,去年没有可供参考的收费标准,所以我们去年对每个合作社的粮食都是采取每斤0.12元的价格收费,对于收费标准,还是得市上相关部门来制定,这样才更科学,更公平。 

(汤雷)

记者手记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如今,烘储中心建起来了,但今后该怎么样来管理和运行,发挥其服务农业的重要功能?这是最关键的。 

就像王涌俨说的那样,烘储中心是农业服务项目,它的用途和性质是万万不能改变的。同时,经过去年摸索,暴露出我们在烘储中心管理和运行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面对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我们难免为烘储中心的前景表示担忧。 

但让人庆幸的是,我们的相关职能部门、合作社等并没有遮掩这些问题和矛盾,而是积极主动作为,想方设法地加以解决。 

我们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烘储中心的建设、运营这项关系千家万户、事关粮食安全的民生工程一定会在崇州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有崇州特色的路子。

新闻推荐

街子举行消防应急演练

本刊讯2月2日上午,街子古镇银杏广场中央燃起熊熊大火。“着火了!”群众边喊边敲响铜锣。听到火情信号,附近的商家和住户纷纷拿出灭火器冲向火场。原来,这里正在进行节前消防演练。在商家和住...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粮食烘储“烘”出种粮新希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