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崇州新闻 > 正文

三郎镇的“拼命三郎”

来源:今日崇州 2015-01-23 15:35   https://www.yybnet.net/

与老人聊天为万良云检查轮椅张远是三郎镇政府群众工作办公室主任。在乡镇工作37年,张远一直致力于帮贫扶弱,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受到当地群众和干部的一致好评。2015年1月,张远荣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自1978年参加工作以来,张远在三郎镇坚守了37年。37年里,张远走遍了三郎镇的每个角落,无论是关心救助困难群众、带领群众修路致富,还是抗震救灾,张远从不懈怠。大家都叫他三郎镇的“拼命三郎”。

群众心中的亲人

近日,记者见到张远时,他正在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事。民工们正气愤地向张远诉苦:“他们太赖了,承诺好的,现在连人都不见。”“不着急,我马上联系。”张远马上拨通电话,并约好明天一起去找用工单位协商。到了年底,涉及民工工资的纠纷越来越多,每次调解都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张远说:“几乎不可能一次就解决好。”但农民工对张远信服无比,“他热心,认真负责,从来不推脱,把我们的事当成他自己的事来办。”

干一样工作就爱一样工作是大家对张远的肯定。2002年,那时张远刚任民政助理员,他一心想着要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手中。听说李某的孩子不赡养他,张远冒着大雪骑了两个小时的摩托车去看望老人。老人破旧的房里没有电灯,张远帮忙牵通电线,又通过民政救助帮老人修缮房屋,还自己掏钱为老人添置生活用品。通过他多次劝说,老人的孩子终于将父亲妥善安置。

有段时间镇政府没有残联工作人员,于是群众口中的“张民政”又兼起残联工作。天国村9组的万良云在劳动中受重伤导致瘫痪,家庭陷入困境。张远立即到市民政局和市残联详细了解相关救助政策,帮他家申请了低保、残疾人特困专项补助等,资助他还在念小学的儿子读书,同时四处帮万良云打听良医。他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存在万良云的手机里,“有啥事,打电话给我。”万良云的孩子上高中后,张远积极为其争取助学金。2013年,万良云的孩子顺利考上大学,张远又帮忙联系爱心企业家,解决了上大学的费用。万良云身体逐渐恢复,能坐轮椅之后,张远指导他养鸡,通过残联救助给他购买了助力车。现在,万良云家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虽已没负责民政工作,张远时不时还会去万良云家看看。当得知他家水井抽不起水后,张远又帮他从邻居家协调接水管的事。“张叔真的好,这么多年来,有困难找到他从来都是积极帮忙。”万良云感慨地说。

三郎镇的“活地图”

张远有一个笔记本,每一页都写满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15行一页的纸,张远满满地记了23页,这些正是张远从事民政工作以来,收集到的全镇7村1社区困难群众、优抚对象、残疾人等特殊群众的情况。“面谈”“走访”“打电话”都是张远采集信息的方式。这些信息使张远对群众的情况了如指掌。同事都说他是三郎镇的“活地图”,常常请教他。而这个“活地图”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电脑里,有一个未整理完的信息簿,包含着全镇14500余人的电话联系方式。在“走基层”“结对心连心”活动中,他主动将全镇干部走访中采集的信息进行了整理,方便今后联系群众。

在多年的工作中,张远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10年前,50多岁的张远开始学习电脑,那时乡镇电脑化办公还未普及。学习“高科技”,对他来说难度很大,但他靠着摸索和不断学习,熟练地掌握了电脑办公的技巧。“5·12”抗震救灾时,他成了全镇灾情统计、物资发放等档案整理工作的主力军。

化解群众矛盾的和事佬

2013年,张远开始负责信访工作。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智慧的工作。

凤鸣村村民余某私扩林地引起群众不满,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可能激化。一开始张远打“感情”牌,余某不理还信访。第一次调解失败。张远让群众来调解,裁定林地的权属。群众投票否定了余某的地块权属,但他继续上访。第二次调解也失败。张远又找来林业部门工作人员走访调查,最终依法确定这块林地的权属。同时,张远再从情感方面做余某的工作,余某最终接受了裁定。

张远查阅了积累的信访问题和各类矛盾,了解来龙去脉后主动和群众交心,变“上访”为“下访”。前置调解,政策宣传,帮忙排忧解难。截至目前,他化解群众纠纷266起,成了群众心中的和事佬。

致富大道的筑路人

在三郎镇,张远还有一个称呼——“修路干部”,因为他积极带领群众改善落后交通状况,发展产业和经济。

1992年,茶园村是全镇最偏远落后的村,当年村两委没有支部书记、没有村主任,只有一名经济副村长和一名妇女主任。茶园村交通十分不便,全是羊肠小道。三郎镇党委、政府先后安排了3名同志驻村都没有成行。此时张远主动申请过去,他说自己是本地人,对情况熟悉。缺乏带头人、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经济落后等困难没有吓退张远,他组织选出村两委带头人,发动村民集资、投工投劳修建村道,甚至亲自上阵填路基、铺路面。他在茶园村常常一呆就是一个星期不下山。坚持两年多,路修好了,张远又帮助茶园村种植川芎苓种、樱花、扎耳根,发展特色种植业。本来打算驻村两年的张远在茶园村一呆就是6年,带领群众修了4条路共计6公里长,解决了1200余人的出行问题。

后来,张远被调到三台村驻村。因为交通不便,这里上好的川芎卖不起价,张远又带领大家修路,还从自家带去800斤大米解决修路群众的伙食。路通后,张远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投资者开办农家乐,老人和妇女也有了就业的机会,全村的经济也逐渐发展起来。

危难时刻的保护神

“5·12”抗震救灾中,作为重灾乡镇干部,张远不顾家中受灾,始终坚守在群众身边。余震使村民冯俊德家的房屋倒塌,家里的老人和小孩被砸伤,张远驾车及时将伤者送到医院治疗。灾后重建中,张远忙着灾情数据的统计录入,每天救灾物资的接受、登记、发放,常常几个通宵不能休息。此时张远已经年过半百,强大的工作量使他几次晕倒,但他每次都是休息一会又继续工作。因表现优异,张远被成都市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张远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自己没有丰功伟绩,只是实实在在地完成好了每一项工作。是的,完成好一项工作不难,但难能可贵的是张远37年里每次都完成好了工作。他的坚守和付出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此次表彰是对张远的充分肯定,他为崇州市2800余名公务员和广大干部作出了表率。

本版采写刘瑞宇

新闻推荐

崇州市颁发首本农业设施所有权证

赵水伏拿到首本农业设施所有权证本刊讯白头镇五星村五星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赵水伏日前领到“成都市农业设施所有权证”。这是崇州市发出的首本农业设施所有权证。翻开赵水伏的农...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三郎镇的“拼命三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