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3+2读书荟”已陆续建成并对外开放了蒲江、邛崃、温江读书点
■读书荟吸引了杨利伟江丙坤李敖徐勇凌来这里捐书作讲座
冬季的蒙蒙细雨,将位于大邑县新场古镇核心区的“3+2读书荟”图书馆映衬得更加古色古香。截至目前,已有徐勇凌、冷宁等社会名人在这个公益性乡村图书馆开设讲座10余场,参与群众3100多人。图书馆接受赠书近6万册,其中包括杨利伟、江丙坤、李敖、崔永元等的赠书,还有普通市民捐赠的清光绪版《五音集字》、《济公传》最后8册、170册的原版《国家地理》杂志等,不乏孤品珍品。
“3+2读书荟”,一个偏僻的乡村图书馆,在“接地气”服务当地百姓的过程中,缘何能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喜爱?“其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来自于我们的核心‘志愿者\’,以及以志愿者为支撑,针对群众需求不断推出的丰富文化活动。”“3+2读书荟”总部负责人庞昊介绍,截至目前,读书荟登记在册的核心志愿者110多人,一般志愿者1000余人,已举办各类活动27场。
这个乡村图书馆
空军试飞专家也来开讲座
“3+2读书荟”是一家公益性乡村图书馆,以服务社区、服务青年为宗旨,倡导青年热爱阅读,并面向社会免费办理读书卡。其总部及第一家实体图书馆位于大邑县新场古镇,自2012年4月22日开馆以来,已陆续建成并对外开放了蒲江读书点、邛崃临邛丝路书馆、安仁书驿、温江和盛社区书馆,温江天府社区书馆也即将开馆。
走进图书馆,一楼名叫“顶天立地”的书架上陈列着各种新旧书籍,不仅数量大,内容也非常丰富,历史、建筑、小说、诗歌、摄影、设计等种类齐全。二楼则以精品、珍稀书籍展陈为主。与众不同的是,这里的书并没有像图书馆那样按类别存列,而是按捐赠书人存列,每一格的边缘都用铜牌铭刻捐赠人的名字。
“我们的藏书已有近6万册,80%来自社会捐赠,10%由机构捐赠,10%自己购买,而购买的部分也是由志愿者和书友提供的书单确定。”庞昊指着书架上的儿童冒险小说《查理九世》说道,“这就是新场和温江的小朋友提出的建议,上星期我们在每个分馆都增加了一套。”
除了丰富的藏书,几乎每月一次的免费讲座和活动也成为这个乡村图书馆的最吸引人之处。2014年1月4日,上海东方卫视重大题材办公室主任简平在“3+2读书荟”讲《关于阅读》;2013年5月,国际级功勋试飞员、空军试飞专家、歼—10首席试飞员徐勇凌在读书荟进行了《飞行时代的中国梦》主题讲座……
举办各种读书活动
志愿者都是主力军
一楼阅览大厅旁的休息区,管理员罗静正在制作2014年小学生素质教育推动计划实施方案,“新场分馆2014年规划的重点活动中,小学是重点,城里面的学校资源丰富、活动多,我们也准备邀请志愿者带领乡镇娃娃开展一些素质教育活动,例如如何写阅读笔记等。”罗静笑着说,想法还不成熟,活动设计还要跟一些经验丰富的志愿者多沟通。
由于是工作日,图书馆里人不多,除了罗静还有一名志愿者协助她进行日常管理。“还在大学期间,我就已经在‘3+2读书荟’做志愿者了,现在累积志愿服务时间已经快200个小时。”志愿者梅可告诉记者,他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工地在甘孜州德格,每年11月到来年3月封山期间放假。他笑称,“‘重操旧业\’很有意义,要不然时间也白白浪费了。”
在“3+2读书荟”,像梅可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学校老师、公司经理、政府公务人员,从花甲老人到小学生……罗静给记者翻看了一本厚厚的志愿者服务登记表,“像郭伟他是安仁古镇的外来商人,他义务主持了我们的所有讲座。”
除了日常管理主要由志愿者完成外,在“3+2读书荟”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志愿者也是“主力军”。“日常开展的活动包括文化沙龙、金沙讲坛、道德讲堂,与中小学的互动活动等,大部分组织、实施者都是志愿者。”庞昊介绍,今年“3+2读书荟”还启动了志愿者利用专业知识为分馆所在社区服务半天的活动。
志愿活动常态化
促进乡村阅读可持续
记者了解到,高效运转的背后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志愿者准入、管理、考核制度。“我们建立了《志愿者分组方案》,根据志愿者特长,认真对志愿者进行分组,包括摄影组、协调组等。此外,出于对志愿者服务时间及区域考虑,我们对部分核心志愿者设置板块负责人及具体工作的分工,设置了A、B角志愿者替换制度,并及时对志愿者服务时间进行记录。”庞昊介绍。据悉,志愿者服务时长以两小时为标准,每次志愿服务不得低于两小时。服务时长达到48小时或赠书50本就可晋级为书友荟员,根据服务时长和赠书数量的增加,还有爱心荟员、家庭荟员、天使荟员。“除了普通的免费阅读,荟员可以享有图书免费外借等不同服务。”庞昊直言,在农村推广阅读是一件艰苦的事,正是来自北京、浙江等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和荟员聚集了资源,乡村图书馆才有了良性运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3+2读书荟”的资金筹集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30%为政府购买服务、30%为社会募集、30%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自营收入、10%为现场经营性收入。“志愿者队伍的壮大,机制的建立,以及运行经费的筹集为志愿活动的常态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庞昊说。
本报记者 李颖 图片由“3+2读书荟”提供
把更多的文化精品“种”到农村
□程锦坪
一卷书香、一份启迪,美丽乡村因为文化的滋润而更加美丽。大邑县新场古镇“3+2读书荟”探索农村文化公益事业给我们这样的思考和启示: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不仅需要送文化,更需要“种”文化,才能汇聚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正能量。
乡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但在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中,有的乡村却成为了记忆中的文化故园。由于缺少先进文化的持续补给,乡村和城市之间还存在着“最后一公里”的文化差距。一个矛盾的现象是:农民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握着锄头,一边分享着更畅通的信息便利,一边却在苦恼着增收门路为啥越来越“窄”;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流量”补给不足,有的农民增收致富后,热衷“土豪”式的奢侈享受,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并没有同步提升。
这一切都说明,锻造新农民,还需要持之不懈的努力。在城市和农村的不断交融中,农民要成为体面的职业,农业要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不仅需要把好的政策送到农村,更需要把好的文化“种”到农村,让农民自觉主动地提升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不断实现从传统农民到新农民、新市民的思想蜕变、观念蜕变、文化蜕变。
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阵地免费开放,全市所有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免费享用,文化惠民演出长年不断,基本建成全域成都“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这为全市农民不断提升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没有围墙的文化课堂。这份努力,需要广大农民积极回应,把送到家门口的文化精品、文化种子“种”到自己的美丽家园,开垦好文化素养、思想观念提升的“承包地”,让更多的先进文化在自己的浇灌培育下结出累累硕果。
如是,才会为美丽乡村增添更多的文化风景线。
新闻推荐
着力产业 精准施策 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白刚带队到大邑县扶贫工作联系点开展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宣讲
本报讯(记者华露艳)昨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刚带队前往大邑县扶贫工作联系点,开展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的宣讲活动。在鹤鸣乡牟家营村的村级文化站内,白刚与村民围坐在一起,结...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