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都江堰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都江堰新闻 > 正文

彭懋先 溪光山色藏野趣 老树着花无丑枝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8-10-27 03:07   https://www.yybnet.net/

老树系列——老茧。

蜀山雅韵系列——听泉我爱在山声。

秋林系列——丹叶吟风。

青山流翠系列——青城流翠。

11月3日,“溪光山色”彭懋先中国画艺术展将在四川美术馆拉开大幕,届时将展出本土著名画家彭懋先新近创作的花鸟、山水画作80余幅,展览分为青山流翠、莲与荷、老树等八个单元,全面展示彭懋先与时俱进的艺术创作。

近年来,彭懋先进行了持续不断的野外采风写生,在坚持传统绘画的写意方式的同时,也扩展了花鸟画的题材及笔墨语言表现形式,还对中国画技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与尝试。通过不断地深入生活与自然,彭懋先用画笔展现了巴蜀大地中苍润、灵秀、幽静的生活之美,以及四川藏区雄浑、壮丽的自然之美。

一 色与声俱妙 鸟啼花乱开

彭懋先擅长写意花鸟画。绘画五十余载,他曾走过漫长的传统道路,又吸收了不少的现代绘画养料,执着地在花鸟画领域中寻求自己的天地。他将花鸟融入河岸塘边、岩下溪旁的环境,用画笔展现不易被人发现的美感。彭懋先说,花鸟画没有人物画那样的震动性,也没有山水画那样的如虹气势,但是,花鸟画的优雅情调与含蓄的感情色彩却独具一格。

1946年,彭懋先出生于成都。母亲和人联营书店,出租连环画、小人书补贴家用。自幼喜欢涂鸦的彭懋先在这个书店得到绘画的启蒙,他捧着连环画爱不释手,翻看、临摹,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1960年,14岁的彭懋先师从国画名家陈亮清,学画花鸟。陈老师先让彭懋先学习白描,每天用拷贝纸蒙着画作勾勒线条。坚持了三年之后,即使丢开画作,细腻流畅的线条也在彭懋先的笔下泉涌而出,这才开始学写意。他笑称:“描了三年线条,都有肌肉记忆了,怎能画得不流畅!”

从开始研习国画创作后,彭懋先从唐宋至元明清诸家的精品均广为选临,特别是在学习石涛、八大、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的作品上更是下了很多功夫。1980年,彭懋先在都江堰结识了杜显清,两人一见如故,经常切磋画技。杜显清是学院派,擅长画人物和花鸟,他每每看完彭懋先的近作,总要在造型方法、笔墨对比、构图均衡方面提些建议。彭懋先如虎添翼,从此笔酣墨饱,收放自如,画技更攀新高。

传统的中国画,一花一木、折枝布白、墨花墨禽,只讲究黑白之间对弈。与之相较,彭懋先的花鸟画作显得更加丰富,有环境,有细节,有故事。比如作品《清溪缭绕出青城》,就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枯树藤蔓、芦竹茅草、岩石小溪,只在画纸左下角画了两只轻盈修长的白鹭,白鹭涉水漫步,似在求偶,诗意跃然纸上。著名国画家刘仁文曾说:“懋先的花鸟画的赋色,也有着较强的时空氛围和环境气氛的运用,是他近年来下意识探索的一条自家路子。”

二 山间寻灵感自然为吾师

在接受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彭懋先说:“参展中的‘青山流翠’系列里,我画了很多青城后山的风景,这些创作大多来源于我在那里的采风写生。在都江堰居住过很长时间,所以经常去青城后山寻找创作灵感,我很喜欢那里的景色。在这个系列当中,我把花鸟画和山水画结合起来,让鸟成为画面点缀,风光旖旎的山水成为主角。”彭懋先沉醉于大自然和谐的灵山静水,并为之流连忘返,他与山间林中的花草植物结下不解之缘,那深山里的老树古藤,湖塘边的芦竹茅草,悬岩下的秃根落叶,都格外引起画家的关注。

彭懋先说:“当钻进荒野环境,才体味到世界远比书本上看到的更玄妙,那么多不认识的动植物,它们在生存环境中抗争、适应,组合得那么和谐、完美,没有人工修饰,没有语言表白,一切都显得纯净真实,充满了生命的启示”。“谁说石头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如果将石头置于有水的环境,附生着植物,石头不就活了吗?”彭懋先拜大自然为老师,笔端自然多出些生态环境的元素,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此次“溪光山色”彭懋先中国画艺术展中的八个单元犹如八个乐章,将会撩拨每位观展者的心弦。“青山流翠”单元呈现的是彭懋先在长期深入青城山麓的感悟中,他找到深山谷林的深幽之美;“莲与荷”无需多余笔墨,无需色彩烘染,数片墨叶相衬,几杆彩莲出众,美哉!“老树”通过对老树的不断观察和再创作,在其笔下展现出老树沧桑外表下所隐藏的感人魂魄的内在精神之美;“秋林”虽有几分萧瑟,而枯枝黄叶正好是笔墨线条所能表现的那种风骨感;“松风”呈现屹立于高山丛林之松,如龙揽云,摇曳生风,以笔墨造型,千姿百态,飘逸潇洒,气势如虹。

“闲情逸笔”让人看到彭懋先既能坚持传统笔墨写意形式,又能在传统方法中找到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令人赏心悦目;“蜀山雅韵”展现南方山水苍润、葱茏之典范,集险、秀、幽、奇的美誉于一身;“扇面与小品”则是画家本人的文人戏笔,巧生情趣。彭懋先说,“中国画讲意在笔先,即先有心境营造,所绘之图已成竹在胸,下笔则气韵生动,不悸不滞,一气呵成。”而这番感悟也来源于他多年持之以恒的采风写生。

三 老树有余韵人树产共鸣

虽然以花鸟画独步画坛,不过一直渴望突破和创新的彭懋先近年来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山水画创作上。他说:“我的山水主要是写意,以抒发心中意向。最近几年频繁前往阿坝州甘孜州采风写生,产生了很多新的感受,那里的山石之美也很吸引我,于是就以此创作了不少山水画。”而这批山水画又融入了彭懋先的个人特色,比如这些作品里出现了大量的松树。

“我喜欢松树遒劲的姿态,其树枝的线条也很优美,千变万化,很利于笔墨和技法的发挥,罗汉松,金钱松,马尾松这些松树品种在画面上的呈现效果也略有不同,画松树的确会有很多乐趣。”有一次彭懋先在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附近采风,他看到周围是层层叠叠的藏式民居,民居前就是茂密的松树林,抬头仰望,他不禁被震撼到了。“有些老树的枝条如同星云,像宇宙那样会让人产生很多神奇的联想。”

彭懋先说:“我前几十年都是画的花鸟,为了拓展自己的创作思路,于是就开始画各种藤本植物,它不是那种花之柔美,而是另一种坚韧之美,线条很多,情感很丰富。前几年去山里采风,丹巴美人谷看到很多老树,尤其是成片的青杨林里,看到了很多直径超过一米,两三人都合抱不过来的百年大树。这些枝条遒劲,树皮沧桑的老树,一看就很有故事。”彭懋先说,他甚至会想起一些摄影家朋友的人物肖像,他们拍摄的老彝胞就是这种感觉。

“水墨画可以很好表现老树特征,或许比西画更适合,因为国画讲究干湿浓淡,皴擦染点,传统笔墨能传神地展现斑驳的树皮和突出的树瘤,而且会呈现出很多效果。”彭懋先说,自己刚进山画古树的时候已经年近古稀,他看到古树产生了不少人生感悟,老人和老树的共鸣,让其创作更注入了一种人性色彩。

在彭懋先眼里,花鸟画创作通常都是照本宣科,最终呈现的视觉效果很美,色彩艳丽,但是老树用传统水墨去表现,依然也很美,这种美更加内敛和凝重。“老树更多的是内在精神之美,这些树在它们上百年的生命历程中,不断地和大自然做抗争。树木也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给我们做了很多贡献,比如保护环境、维系水土、净化空气,同时还给我们提供制作各种工具和家具的材料,可以说它们一直都在默默奉献。我画树,也是对这种精神的歌颂。” 封面新闻记者杨帆

|艺术家简介|

彭懋先,1946年生于四川成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诗书画家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中国画研究院画师、锦江书画院荣誉院长。

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并有获奖,参加省、市美协及文化部门有重大影响的画展并多次获奖。作品选送至荷兰、比利时、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展出并为一些文化机构收藏。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及名家联展。作品受邀选编入多部有影响的大型画集及艺术珍藏典籍。

新闻推荐

入围“大满贯”绝非易事成马还需努力

代表团一行在都江堰体验成都正积极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成都国际马拉松就是一大亮点。2018成马即将鸣枪,应邀来蓉的世界马拉松...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彭懋先 溪光山色藏野趣 老树着花无丑枝)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