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确“实”权、颁“铁”证,意味着成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真实地摸清了农村的“家底”。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社会学家陆学艺称赞成都“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产权制度改革释放出巨大的发展动力,农村市场化改革也向“深水区”推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扩大有效抵押物范围;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性质,逐步缩小征地范围……
成都试验如何继续
城乡统筹,“财富之城”成都行至关键点:在全国“改革样本”的高度之上,“成都经验”如何继续拓展空间?
国际视野聚焦中国西部,其城市化进程备受关注。财富论坛落子成都,看中的不仅是成都过去的瞩目成就,更有未来的发展潜力。专家表示,在2015年前,成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70%,进入城市化的后期阶段。种种迹象表明,成都的未来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统筹城乡改革将继续挺进。
今年 3月,成都市公布《2013-2017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成为未来五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的“路线图”。
《方案》将“四化同步”的理念和思路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综合考虑,立足于“全域成都”发展,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城乡界限、行政区划界限将被进一步打破。
与之相呼应的,是一个村的微观新动向。6月,郫县三道堰镇青杠树村农民新居3号点、6号点的新房钥匙将交到农民手中。这是成都市首批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建设的新农村综合体。同时,村里靠河的17亩集体建设用地将被“用活”,计划与将引入的企业合股发展产业。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这是国家战略为成都改革指明的方向,也成为统筹城乡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
成都,再次为全国探路。10年之后再出发,成都将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根本取向,打开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闸门”。三项核心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被写入官方文本。
为何是“三大改革”?目前,成都已初步形成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路径:确权是基础、流转是核心、配套是保障、目标是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但流动的自由程度并不高。
深化改革,成都不仅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深化农民自主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土地股份合作、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实践。同时还要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村产权纠纷调处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完善保障这一制度体系运转的“支撑体系”。
曾经的“中国打工第一镇”——金堂县竹篙镇被推向改革的前沿阵地。这里,双向6车道的柏油马路,连接起金堂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一期的100亩起步区工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在坡地上建起。厂房的土地,是红关村集体建设用地,“房东”,则是该村村民。
“三大改革”为成都打开了又一扇门。“和前一个阶段相比,从方式上看,或许将更加润物无声;从方向上看,将会进一步在经济、社会、体制等全方位进行深入。”成都市决策层如是说。
新闻推荐
成都市首个认养平台建成一个月——□本报记者颜婧文/图7月4日,翻阅“结对认亲平台”运行第一个月的跟踪记录,金堂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连孝华喜上眉梢:“有‘家长\’给‘子女\’送衣物...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