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将共同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本报记者 程果 摄
核心提示
成德同城化,工业经济合作是关键。经两地经信委沟通并达成共识,在工业经济合作上,成德将建立成德工业经济合作联席会制度,统筹研究两市产业合作规划,合作园区建设和产业联动等重大事宜。
协议点击
工业经济合作
●建立成德联席会制度,统筹研究两市产业合作规划,合作园区建设和产业联动发展等重大事宜,加强信息交流,推进产业共兴,市场共享。
●把中江作为深化两市合作的重点支点,在德阳市中江县兴隆、辑庆镇一带,两市合作共建成德合作工业园区。
●加强产业合作,突出两市产业特色,发挥资源优势,推进产业统筹规划和产业配套联动发展,重点加强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和化工产业方面的合作。
发挥龙头带动效应
实现产业链对接
“加强产业合作,实际上就是加强产业链的对接。”市经信委副主任周绍国告诉记者,在协议签订后,市经信委专程前往成都市经信委,就两地在产业合作方面具体如何开展工作进行沟通探讨。以产业链为龙头,发挥龙头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产业链对接。经过两地协商,初步制定了这一操作性强的发展路径。
德阳有发电设备、石油钻井设备等优势产业链,成都有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链,两地合作,依托产业特色优势,整合发展要素资源,促进两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先进制造业协作配套联动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促进两市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促进两市产业发展再攀新高。
“近期,我们和成都还将举办一次大型企业对接会,主要以装备制造业为主,邀请成都企业到德阳,以产业链进行区分,与德阳相关企业进行配套合作。”周绍国说。
产业同城化,产业优势互补,更好地促进两地就业、民生发展,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两地共同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一美好目标有望实现。
以标志性项目为抓手
共同建设成德工业园区
在成德同城化的相关协议中,有一个关键词不可忽视——成德工业园区。成德工业园区所在的兴隆·辑庆工业园区,位于成都市金堂县和德阳市中江县的交接之地,“成德工业园区是目前两地在工业经济合作方面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周绍国表示,工业园区是成德同城化的实体和载体。
以成德工业园为载体,两地共同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承接产业转移。“这不是普通的产业转移,这是一次升级性的产业转移。”周绍国告诉记者,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兴隆·辑庆工业园成为成德合作的“第一炮”,在这里,两地将共同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共同建设工业园区。
加强产业合作发展载体建设,共同建设成德工业园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以“双转移”为契机,鼓励两市企业相互投资发展,扩大产品制造,发展总部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价值水平,促进食品饮料、轻工纺织、家具鞋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所谓升级型产业专业,不是简单的把厂搬到园区,而是严格按照园区规划和环评等各方面标准,进行厂区建设,从而实现环保、技术、研发上的升级转型。”周绍国补充道。
推动两市通讯同城化
德阳有望使用“028”
未来,成都、德阳还将在科技和信息化方面进行合作,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创新资源。着眼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联合推动共性技术科技创新。开展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实施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共同探索网上办事、社区服务创新模式,推动社保卡应用互联互通。
同城化还将体现在通讯上,未来两市将着手推进通讯一体化,在达到相关标准前提下,谋划两市区号合并,以降低居民通讯成本。
本报记者 邱洁
你言我语
共话同城
德阳市经信委主任蒲正:
推进成德同城化,德阳将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特别是通过中江成德工业区这一平台,加快产业深度合作,充分发挥两地比较优势。双方产业合作,肯定会产生1+1>2的效应。
市民张明:
家里有很多亲戚都在成都生活工作,平常电话跨区都很贵,早就盼望成都德阳同城化了,这样我的通讯成本将会大大降低,通讯一体化,是一件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新闻推荐
成德同城化发展系列解读(五) 拉近时空距离打造组合型交通枢纽 ——解读成德同城化之交通合作
中金快速路建成后,中江到成都只需1.5小时。资料图片成德同城化在建道路一览成德绵乐城际铁路——途经德阳,预计明年建成通车;成兰铁路——将构建起成德两地之间的第二条快速铁路通道,从成都出发,经过...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