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 韩利 摄影记者 王效
买菜的人笑了
“菜品新鲜质量好,也便宜实惠。”小关庙益民菜市,买菜的市民满面笑容,这笑脸是对成都“菜篮子”惠民的直接肯定
种菜的人也笑了
“买了保险,不怕菜贱了。”新津县普兴镇柳江村的菜农刘永学拿到3600元蔬菜保险赔付款的笑脸,是对成都“菜园子”惠民的赞许
每天早上,小关庙的益民菜市刚开门,张大妈和彭大爷就会来这儿买菜。两人很熟,碰到一起总是聊起菜价。他们关心的是,菜是不是便宜了。
远在60多公里以外的金堂县官仓镇叶家店村,叶发清和林德兰同样关心着每天的菜价,他们都是菜农,各自打理着6亩和3亩菜地。他们关心的是,菜能不能卖个高价。
一头是菜篮子,一头是菜园子,如何有效缓解两端看似矛盾的需求,正是成都近年来惠民惠农的重点工作。通过3个人的故事,就能看出成都在“菜园子”和“菜篮子”的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笑脸1
市民张大妈
到益民菜市买菜
要便宜1成以上
昨天早上8点,张大妈早早来到小关庙的益民菜市。空心菜2元一斤、茄子2块2……张大妈一边选一边算账。自从家门口有了益民菜市,她就认定了这儿,“菜品新鲜质量好,也便宜实惠”。
这正是政府的初衷,“抓公益性菜市场建设,主要是为了降低菜价。”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益民菜市隶属于成都商物投集团,承担着市委、市政府交予的以“市场化”手段保障“菜篮子”的民生职能。
成都商物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益民菜市与周边传统菜市场相比,价格平均下降15%左右,部分菜价甚至可下降一半,部分肉类产品价格最高可下降10%左右。
“场企合作”是益民菜市的核心。传统市场的菜贩零售,从“菜园子”到“菜篮子”,至少经过七个中间流通环节,每多一个环节,成本就增加一次,导致菜价居高不下。“场企合作”则让蔬菜从“菜园子”直达“菜篮子”,节省下物流费、环环折扣费,从而让菜价降下来。
几年前,金堂高板菜农唐发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始与益民菜市合作,每天直接从农民手上收购蔬菜供应益民菜市。目前,唐发的合作社已进驻9家益民菜市直销,平均每家每月营业额达12~15万元。成都的益民菜市已引进农村经合组织24个,使更多的蔬菜从“田间”直到“货架”。
市民得了实惠,菜农也没吃亏。长期与唐发合作的农民,收购价均比批发市场每斤多0.1元。菜农老魏的菜都是卖给唐发的合作社,与以前相比,种同样的菜,他家去年增收上万元。
数字点击
益民菜市有20多家再建50家
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已建成益民菜市20多家,其中新型益民菜市10多家。根据规划,成都将用两到三年,再建50个益民菜市。成都每年将价格调控基金的5%用于益民菜市的建设、改造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从而平抑菜价。3年来,已累计补贴益民菜市超过1.5亿元。从去年起,每年拿出价调基金的10%,总投入约1亿元,确保菜品保持平价。
笑脸2
批发商陈晓辉
产地近信息畅
生意不愁做
与唐发的生意经不同,金堂县官仓综合(果蔬)市场负责人陈晓辉,则用另一种方式为成都的“菜篮子”和“菜园子”出着自己的一份力。
7年前,陈晓辉与人一起建起了这个占地20多亩的批发市场,“离菜农的田间地头近,方便菜农卖菜,也方便规模批发”。作为成都市最大的二级产地批发市场,如今,每年可汇聚18万吨各类蔬菜,除7成以上供应成都市外,其余蔬菜还远销贵州、内蒙古、山西、甘肃等省份。
从早上5:30市场开张,到下午5点多,这个市场都是车进车出,人来人往。陈晓辉说,由于离产地近,加上信息畅通,菜农们的菜也卖上了好价钱。
叶发清深表赞同:“我6亩多地,一年产3万多斤菜。以前,我得去德阳卖菜,30多公里。事前也不知道菜是个啥价,但货到地头死,不管贵贱都得卖。现在就在地头,价格好,我马上就去田里割菜,价格不好,就再等等。”
有了这样的便利,年初,他种的1万多斤花菜早早就卖完了,“最高卖到2块2一斤,便宜的也1块2,总共卖了1万六七吧”。如今,他的新菜早在地里种下去了,就期盼着有个好收成了。
林德兰听了频频点头,“以前可不行,现在我一个人就可以把菜直接拉来卖了,老公还可以出去打工,增加收入”。她透露,去年3亩地的种菜纯收入有2万多元,与以前相比,增收一半以上。
数字点击
成都产的菜每人每天两斤管够
目前,成都已建起34.6万亩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以及90.4万亩水旱轮作蔬菜种植基地。成都全年的蔬菜产量已达530.98万吨,确保1400万市民每人每天2斤蔬菜还有余。在满足本市需求外,每年还有100余万吨鲜菜销往市外。在蔬菜生长旺季,每天上市品种多达50~60个,市民可以在3天内不吃重复的蔬菜。
为了保障蔬菜安全,成都市的50家中心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7家批零兼营的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已经实施了蔬菜溯源建设。成都还相继在龙泉驿、都江堰、彭州、双流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一批气调库。
笑脸3
菜农刘永学
买保险
菜价再低也不会亏
今年初,新津县普兴镇柳江村的菜农刘永学拿到了3600元的蔬菜保险赔付款。银行账簿上一排细小的数字,使他成为成都首个获得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理赔的投保农户。
这是成都去年率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推出蔬菜价格指数保险,也是成都为了避免“菜贵伤民、菜贱伤农”问题的一项重要惠农举措。去年,成都在价调基金中安排了1500万元,用于政策性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补贴。
由于气温原因,去年11月成都蔬菜市场上莴笋提前集中上市,柳江村农户的莴笋最低跌至0.03元/斤。刘永学的4亩莴笋,最高的也才卖1毛2。
好在去年10月刘永学投了保。根据理赔合同,他种的莴笋离地价低于了0.2元/斤的保险价格,保险公司要进行全额赔付,平均每亩获赔900元,他一共获得了3600元的赔付。
因为有政府的保险补贴,刘永学亩均自缴保费仅为36元,仅此一单理赔,他就获得了25倍的赔偿,不但保住了本,还略有盈余。与他一同受惠的还有柳江村的其他65家农户。
数字点击
13.3万亩蔬菜有了保险
市发改委介绍,去年,成都通过实施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在彭州、金堂、青白江等9个区(市)县对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等10个试点蔬菜种类,进行了保淡期和保收期试点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全市保险面积达13.3万亩,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也提高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
此外,成都在全国率先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实施更加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按基本农田每年每亩400元、一般耕地300元的标准,对农民保护耕地的行为进行补偿,全市每年发放耕保基金达到28亿元。
同时,成都还将多种农业发展项目与菜地建设相结合,捆绑各级项目资金用于蔬菜产业发展,保障菜园子。
一连串的数据,折射的正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对老百姓“菜篮子”和“菜园子”的民生关怀。
新闻推荐
集中签约68.6亿元 200多家企业参展 金堂引领四川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昨日,以“节能环保·低碳示范”为主题的2014年中国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在金堂县举行。据我国印发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公布的数据:据测算,到明年,我国节能服务业总产值可突破3000...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