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14年,成都经济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一路前行,平稳驶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成都在国内外宏观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情况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统筹发展”的经济工作基调,把改革和转型作为启动新发展引擎,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深入实施“五大兴市战略”,使全市经济加快转向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对成都的经济发展而言,2014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成都以“五大兴市战略”为抓手,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沿着“四化一驱动”的改革路线,加快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这一年,成都主动作为,统筹发力,保持了经济稳中求进的良好态势,使成都这艘航船平稳地驶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真抓实干 在“新常态”下再出发
在2014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的中国将创造新的发展时代,这也给成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一座有数千年历史的城市来说,发展和进步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发展与进步永远与机遇相伴,永远与人的主动作为相关。成都经济步入新常态其实早有端倪,2011年底,成都提出大力实施“五大兴市战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并随即提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这是成都发展历程上重要的一个节点,是成都顺应时代,抓住机遇的又一次主动作为,是成都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造福于未来的重要一步。
此后,成都经济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及成都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总体定位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方面,众多大项目相继落户成都,释放出巨大产能。成都已经顺利成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软件名城以及中国重要的航空、航天、核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
2014年,成都经济更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一路前行。
成都经济的新常态是站在历史高点的新常态。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在整个中国经济版图上的摆位将更加突出,成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意义将更为重要,成都发展的责任也更加重大。
对于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2014年前三季度成都市经济运行数据颇能说明问题。
经初步核算,2014年1~9月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20.6亿元,比前年同期增长8.7%,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成都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成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70.4亿元,比前年同期增长7.8%。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在民营经济方面,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同时,成都市民的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增长也成了成都经济实现“稳中有进”的重要推动力。前三季度,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2.6亿元,增长12.9%;同时,网络消费持续高速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络零售额95.8亿元,增长42.4%。
2014年1~9月,成都市外贸进出口增长加快,进出口总额达到414.6亿美元,比前年同期增长15.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53.1亿美元,增长12.4%,增速较上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在2014年,成都的经济数据具有“稳中求进和调整领跑”等特征———整体数据稳中有进表现出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分类数据有快有慢,体现出结构调整的成绩;一些关键数据领跑西部、领跑同级别城市,体现出成都奋发有为持续发力的干劲。
■带头带动 吹响高端成长型产业发展集结号
产业是经济的支柱,高端产业是引领经济前行的核心动力。2014年,省委作出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重点突破、率先发展,56个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推进的重大部署。这一部署,是洞悉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大势、立足四川省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的谋势之举和顺势之为,其中具体涉及成都的重大项目就有12个。
作为首位城市,成都被寄予厚望,肩负使命,深受重托。2014年9月中旬,成都马不停蹄地吹响了新一轮推进高端重大产业发展的集结号。成都市委召开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12个重大项目推进工作专题会,要求成都必须充分发挥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相关部署要求;全市广大干部必须具备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务实精神、正确路径、有效方法,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奋力推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12个重大项目加快发展。
对2014年的成都经济而言,以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航空与燃机和页岩气为代表的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的加速发展,无疑值得浓墨重彩地书写。
在页岩气产业领域,成都聚集了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页岩气评价与开采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28家涉及页岩气产业的科研院所,具备推进产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基础。
节能环保领域,成都颇具优势。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投资72亿元的中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项目预计今年一期建成投产,3年内实现全部投资到位。2014年的成都,已初步形成以金堂县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成华区配套发展总部服务业的产业轮廓。成都的节能环保企业已超过500家。
在国内信息安全产业领域,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城处于第一梯队。其中,成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占全国份额超过12%。信息安全产业,成都的密码技术、芯片安全、主动防御、安全数据存储等技术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按照规划,今年成都市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将突破260亿元,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长速度,未来将加快形成涵盖“芯片-软件-平台-整机-系统”的完整产业链条,推动信息安全产业集群发展。
航空与燃机产业,成都在整机(包括无人机)及发动机研发制造、大部件维修、航电产品研发制造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根据成都的设想,成都市将以大型客机的机头大部件、喷气公务机、无人机、航空发动机和航天型号等项目为龙头,培育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强、拥有知名品牌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建成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主要基地。力争到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成都已陆续出台《电动汽车产业化行动方案》《扶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目前,成都经开区已有多家企业涉足新能源汽车,整个经开区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年产能为24000辆。
高端产业的加快发展,让成都经济的新常态底气十足,“成都造”正慢慢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
■科学谋划 新兴先导型服务业领先发展
在高端成长型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成都在2014年还实现了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领先发展。这两者“一硬一软”共同构成成都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也构成了成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两翼”。
在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中,首推电子商务产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成都市电子商务的发展继续在中西部城市领跑,预计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同比增长25%。
2014年,成都市战略布局,出台了《关于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成都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成都市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和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绘就了蓝图、规划了路径。
根据《意见》,到2017年,成都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超过15%,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80%。培育10个交易规模大、市场渗透强的行业细分电子商务平台;孵化创业型电子商务企业1000家,培育创新型电子商务企业300家;新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区域总部或功能型总部20家以上。
成都电子商务交易额连年暴增。2014年,成都电子商务实现网络零售额400亿元,同比增长14%;移动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85%,初步形成了覆盖西部、领先发展的产业格局。目前,成都已吸引阿里巴巴、京东、携程等30余家领军企业设立大区总部,6家本土企业承担国家项目试点,5家企业获准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6月25日,成都京东开出了中西部第一张电子发票。成都电商平台企业已达200余家、网商10万余户。
现代物流是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另一重要行业。为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去年市物流办出台了《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将畅通成都对外的物流通道,全面构建以成都为中心,连接省内主要城市、服务西部、辐射全国、影响全球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以期到今年,不管是在城市建设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铁路“无水港”、公路物流枢纽,还是形成物流企业聚集度最高的物流集中发展区等方面,均在西部领先。
现代物流让成都虽身处西部,却能沟通天下,已有433家进出口贸易企业的货物通过成都铁路口岸运达美国、日本、韩国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成都直达波兰的“蓉欧快铁”是目前国内通往欧洲的唯一定点发车班列,也是唯一一条通过欧洲低温运行考验,冬季也不停班的班列。经过一年的市场培育,这趟班列的货源满载率已达到90%以上,甚至出现爆仓现象。
随着位于成都青白江区的西部铁路物流中心的运行和蓉欧快铁、中亚列车的开通,欧亚物流经贸已不再依靠传统海铁联运,中亚列车与蓉欧快铁构筑的“双黄金通道”正推动着欧亚经贸深入合作。
2014年的成都经济,正如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向“水陆空”,向四面八方世界各地不断延伸着,它载着成都奋发有为的精神,载着成都经济的新常态,通江达海,驶向远方。 成都商报记者 李迎春
新闻推荐
不发礼品、纪念品不安排文艺演出不安排合影要求尽量坐公交……没有鲜花、没有横幅,宾馆入口处,只有几张桌子,这是成都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签到处。昨日下午,参加会议的人大代表们陆续赶...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