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糖”医生的微信就诊
作为新津县人民医院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已经专业治“糖”20多年的杨廷强医生,去年12月起又多了一个患者送给他的外号———“手机医生”。除了坐诊、查房外,他还坚持在微信上坐诊,为网友解答各种医学疑问。这份额外的辛苦,只缘对自己“想做一个好医生”的承诺。
“嘟嘟———”周六上午11点,杨廷强刚带着住院医师们完成了两个多小时的查房回到办公室,口袋里的手机就迫不及待地响了起来。他掏出手机一看,原来是“健康新津”微信公众号的在线导医在呼唤他,又有患者通过微信公众号在线咨询了。“杨老师在吗?有人点名咨询你:我空腹血糖11,打了胰岛素计量16,请问还需要怎么调整?”
转头和办公室里的其他医生讨论了两句,杨廷强郑重地在微信里打字回复:“说明胰岛素剂量不足!早晚各增加2单位,逐渐加量,直到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预防低血糖发生。”刚把网上患者的回复发送完毕,又到了住院医生集体学习的时间。“短短的一两分钟时间,我就能多帮助一个病人,比喊病人来医院挂号看病效率高多了,”杨廷强高兴地说。根据导医的统计,三个月里杨廷强回复了网友们的健康咨询300余条,解决了50余位患者的健康问题,并且每一条回复都及时、全面、细致。
一个乡村医生的四十年
和中国大多数乡村医生的经历差不多,1965年,在缺医少药的金堂县福兴镇金福村,24岁的年轻农民卿光润被父老乡亲们推举出来,走上了“乡村医生”的道路。自学成才、走村串户的他,在农村医疗防保战线上工作了40年,从村民们口中的“小卿”变成“老卿”,他四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及时解除乡亲们的病痛,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1965年,在村支部和乡亲们的推荐下,卿光润开始担任村里的医生。
金福村近2000人,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快生孩子了,谁家的孩子该接种疫苗了,他心里都有一本账。40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龙桥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他出诊从来不收诊费和注射费,只收药费。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来活鸡和鸡蛋,他总是婉言谢绝。
村里的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村民罗正旺患老慢支肺心病,老伴患高血压、脑梗塞,长年无人照顾。卿光润就定期免费送医送药上门,长达5年之久,从无怨言。
成都商报记者 王欢
新闻推荐
鱼凫村、新民村、石马村……你知道吗? 成都启动首次传统村落大调查 年内有望挂牌保护第一批,未经批准不得拆并
成都商报记者辜波背景近年来成都市城乡建设迅猛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对历史文化保护重视不够,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标准条件1历史建筑、乡土建筑、文物...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