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14日,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成都市政府和四川省农业厅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四川(金堂)食用菌博览会,在成都市金堂县召开。
本届博览会以“绿色 融合 共享”为主题,以“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地方消费,全力助农增收”为主旨。全国主栽食用菌的30多个县的知名企业,来自韩国、日本、荷兰等国以及台湾地区的行业代表共计近700人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等全国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就中国食用菌产业传统栽培模式的转型升级展开深入研讨。
作为博览会的最大参展商,通江县古林银耳大放异彩,展位前,市民们争相品尝现场熬制的银耳汤,“今天终于亲口品尝了通江银耳,果真名不虚传”。当天的论坛上,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食用菌品种认定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部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菌种繁育研究室岗位科学家谢宝贵教授,特地为通江古林银耳支招。谢宝贵认为,通江段木银耳属银耳中的高端产品,以青冈段木为原料,绿色有机,且在特定的地域气候环境下才能生长,产量稀少。他建议通江银耳要在保留传统生产方式和品质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统一生产标准和质量管理,保持合理的产业规模。同时加强专业化分工与生产,拓展银耳精深加工应用。
四川通江作为全国食用菌重要产区,其段木银耳产量仅为福建古田银耳的1/270,从菌种研发到生产方式,整体水平和沿海地区尚有一定差距。正是看重通江银耳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四川盛泽源农业集团进军通江,投资10亿元打造银耳全产业链。据该集团副总裁、通江古林银耳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世介绍,目前,古林已在通江布局全产业链,菌种研发、生产工艺、生产基地现代化程度、耳堂标准和规模,在通江首屈一指。公司以科技为先导,加大投入,其系统化程度和进展在国内民营企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菌种研制、生产工艺等多项研究成果,已经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稳定地高产,在保证不用农药和化学添加的基础上保持通江银耳原有的风味和营养,同时实现稳定的高产,以降低生产成本,让更多人吃得到吃得起。目前已经做到保证单产,改变了传统通江银耳种植方式中‘产出看运气、产量不可控\’的局面。”谢颖
新闻推荐
廖兴儒在家中接受采访。廖兴儒今年81岁了,身体健朗,就是听力不大好。1935年,廖兴儒出生在金堂龙威乡,今赵镇江源村。60岁前,他从来没见过廖氏族谱是什么样子,只是很小时听到爷爷讲过,祖先是从湖...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