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镇党委书记廖庆参加石羊社区“两委”干部座谈
作风教育部署大会去年以来,新一届崇阳镇党委根据中央、省、成都市安排,紧扣“强组织、增活力、建机制,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主题,围绕服务市委“四大战略”和“新三城”目标,以“关注民生、关心群众”为主线,将创先争优活动与全镇各项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服务基层群众中创先争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先争优,在提升素质能力上创先争优,在加强基层组织上创先争优,形成了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切实推进了崇阳镇的全面发展。从“你去工作”到“我去工作”
打铁先要自身硬。走进崇阳镇政府大院,一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标语和若干廉政警示标牌格外引人注目,这是该镇党委书记廖庆对自己、对班子、对全体干部提出的要求。在这样的氛围下,党委一班人满怀着为党事业而奋斗的豪情,满怀着为人民服务而工作的激情,奋力拼搏,脱意进取,带出了一支斗志昂扬,充满激情的干部队伍,创造了突破性成绩。
突出的成绩靠一流队伍,一流队伍靠科学的激励机制。崇阳镇成立了目标督查管理办公室,建立了重大项目、基层组织建设年、城乡环境治理、作风建设、督查督办等方面的工作考核机制和科学的用人机制。干部的业绩看工作,干部的考核看业绩,要想进步看实绩,在崇阳镇,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在这种机制下,“只要努力工作就有一切,如果不努力工作就什么都得不到。”“你要工作”到“我去工作”,全镇干部们争工作、抢工作、比工作蔚然成风,形成了人人争先、争优的创先争优良好风气。
“镇干部下村挂职、村干部上挂锻炼”是崇阳镇又一用人机制的创新。从2011年开始,该镇专门选派6名镇干部到班子薄弱、工作进展缓慢的村(社区)任支部副书记或主任助理,协助开展基层工作;抽调4名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村(社区)干部到镇各办挂职锻炼。“每天都能在群众家中听到他们打成一片的笑声;每逢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总能看到他们关心群众的身影;每当群众遇到困难,总能看到他们出现在身边、床头……”这是崇阳镇下派干部李晓琴工作的真实写照。她热情的工作,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在2012年,崇阳镇开展中层干部竞职上岗中,有1名下派镇干部当选中层正职,2名干部当选中层副职;1名社区干部通过上挂锻炼担任了主持工作的社区副书记。
“下派上挂”的实行,为崇阳镇培养了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成绩突出的干部队伍。
从“要我拆”到“我要拆”
近年来,崇阳镇担负的拆迁任务繁重。在艰巨任务面前,崇阳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迎难而上,连续作战、不负重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坚了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营造了征地拆迁的“崇阳速度”。
去年,崇阳镇确定了水陆、彭庙、罗墩三个村为“模拟拆迁”试点。项目启动后,仅用30天就完成了7个村民小组的征地拆迁任务,涉及拆迁农户510户、1533人、1503亩地,且全部实现协议拆迁,创造了拆迁工作的新业绩。
自今年4月征地拆迁攻坚月以来,崇阳镇拆迁队伍常常早晨7点前奔赴各自的岗位,投入到征地拆迁工作中。崇阳镇统筹办负责人黄树林说:“这样的工作方式大家已非常习惯了。”经常采取上班时间与拆迁户劳作时间错位的“错时工作法”,在下班后,继续走家串户宣传征地拆迁政策,收集解答群众的问题,动员群众支持配合拆迁工作。余小龙负责“二绕”项目攻坚扫尾,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将停滞两年多的征地拆迁工作全部完成,问他做拆迁工作的决窍是什么,他很淡然地说:“征地拆迁工作绝不是开动员会、量房子、拆房子这么简单的程序,一定要培养和群众的感情,疏通群众的思想。这些必须依靠你深入群众做工作,我想每个奋战在一线的征地拆迁人员都是这样做的。”
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干部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水陆村1组高志良年老体弱,儿子先天性精神病,孙女瘫痪在床。拆迁通知一来,老人成天愁眉不展。项目组了解他家实际情况后,当即决定给高大爷家特殊照顾,不仅帮忙找房子,还放宽拆迁期限。高大爷听了不能接受,他说:“哪个需要特殊照顾?我不需要,我肯定要按时搬”。原来高大爷不是怕来不及搬家,而是怕来不及看到工业区新貌。同心村近80岁王大爷肢体残疾,尽管行动不变,老两口决定还是不拖后腿,按时搬家。在村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两口要搬家了,项目组和群众都赶来帮忙。老两口依依不舍站在门前,王大爷深情对老伴说:“我知道你心里想什么,但其实我们也没搬多远,还在我们生活的地方,只是家变好了。”
深入细致的工作,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理解和配合,征地拆迁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崇阳镇已完成了隆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项目用地已全部清场打围;“二绕”项目已全部征地拆迁扫尾工作;中企万通项目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正清场打围;成百集团项目集体部分已全部补偿拆迁完毕;110KV变电站已进场施工;天然气管道铺设顺利。每安置一户就多交一个朋友
“心中有民,才能为民。”崇阳镇深刻认识到安置工作是重大民生问题,只要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尊重民意,安置工作就能顺利推进。为此,该镇党委确定了2012年为“安置攻坚年”,年内将攻坚七个安置小区近8000人的安置工作。
“不打政策拆扣,不让群众利益受侵害。”这是安置办公室工作人员杨晓琴同志的心里话。她说:“安置工作不同于其他一般工作,一些群众不能理解,如果处理不当、不及时,可能引起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分房抽签现场,出现多次辱骂、抓扯现象,但我们从不畏惧,坚持原则,最终赢得了群众的支持认可和满意。”
充分尊重民意是拆迁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崇阳镇工作人员坚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每个安置分房工作开始前,都组织相关村(社区)召开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两委”干部工作会,由安置办宣传安置政策、流程、方式等,第一时间将安置房信息传递给群众,将党委政府安置区管理理念传达给群众,再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方案,通过双向沟通,形成共识。坚持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各项目组、村(社区)向安置办提供安置人员信息,随时了解他们思想动态,利用传统节日看望慰问过渡人员;通过摸底排查,本着以人为本思想,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优先解决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病人等特殊情况过渡人员安置问题,做到“每安置一户就多交一个朋友”。坚持在工作上依靠群众。每个涉及安置村(社区)都聘请当地人大代表、党员小组长、村民组长和老同志做好群众工作,利用他们在当地威望高、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做好安置宣传解释工作;对安置户亲朋好友进行摸底,请他们出面做工作,减少他们抵触情绪;从规划、设计、建设、分配等环节入手,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建设质量和群众需求相吻合;邀请拆迁户代表参与房屋验收、安置分房过程,营造公平公正分房环境,真正让群众放心满意。
崇阳镇目前已完成了圣沅小区、天顺B区、崇庆中学安置点、金鸡花苑安置点、石羊苑一期安置点安置工作,共安置群众1700余户,共5000多人。
“硬功夫”啃下“硬骨头”
“只要下决心,下功夫,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崇阳镇党委下了“硬功夫”来攻坚克难,推动了重大工作贯彻落实。
“要率先实行申报验收制,要率先完成5·11防灾救灾大演练任务,要率先在全市试点院落星级评定。”这是在崇阳镇城乡环境“攻坚月”活动动员大会上党委书记廖庆提出的工作要求。该镇党委的思路“硬”、作风“硬”、方法“硬”,快速行动,整治办、巡查大队、督查组、宣传组、验收组的所有人员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往返各村(社区)、城市背街小巷、居民院落,深入发动群众,大胆创新工作,建立了城乡环境长效运行机制,成功在北楸社区院落比较集中的北坛里、文化街试点成功两个“星级评比”活动点,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彻底解决老旧院落卫生差、管理难问题。
为迎接全省“5·11”防灾救灾大演练,崇阳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标准,扎实推进,经过“美容”后的318国道崇州段焕然一新,道路整洁,草坪如茵,沿线花团锦簇,两侧房屋整齐有序,展示了美好崇州的第一印象,为全省“5·11”防灾救灾大演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让群众少跑一次腿,少误一点工,少操一点心。”这背后却是干部跑断了腿,操碎了心。人民医院安置点设计方案由多层变为高层,群众要住到近20层的高楼,心里一时接受不了,同时还涉及楼层差、物管费、商铺等一系列问题。崇阳镇党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全过程,不但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而且还要求工作人员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耐心、细心、诚心感化群众,既保证群众利益最大化,又防止群众诉求“不扩大”,引导群众树立顾大局、识大体的新风尚。辛苦终有回报,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圆满将此事化解,群众“上访信”变成了“感谢信”,当事人呈“状纸”变成了信息员“送信息”,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确保了崇阳镇的社会和谐和稳定。
(李远鹏组稿)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提升住房公积金服务效率,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成都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定于2012年11月23日至30日对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在此期间暂停受理住房公积金业务,12月3日恢复业务办理。现将有...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