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便器专修工被称为铁路线上“最脏最臭”的工种
8月11日的成都,正值酷暑,高温天气已持续数天。
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金牛区九里堤的成都车辆段,走近不为人知的列车集便器专修工,体验在高温下这些每天与粪便打交道的铁道“环卫工”的艰辛。
□夏永静 罗伟 本报记者 李梦媛
烈日或暴雨碰上什么天就迎战什么天
在旅客列车运用整备场的20多条铁道线上,停放着一列列空调列车和少数“绿皮车”。接近正午时分,火辣辣的太阳挂在头顶上方。此时,成都市气象局发布消息称:今日成都市内最高气温高达40摄氏度。
站在7号整备线前,成都至广州的K191次旅客列车停靠在此,听闻这趟列车将于今晚22点27分在成都火车站载客运营。走进7号与8号整备线狭长的间隔带,水泥地板、道砟、钢轨、车厢不断反射白花花的太阳光,阵阵热浪扑面而来,裸露的皮肤有微微刺痛感。
此时,3名头戴蓝色工作帽、身着蓝色铁路制服的集便器专修工正在处理列车集便器阻塞故障。远远地便闻到一股臭味,有如走进了公厕一般。
据乘务车间总支书记黄洪建介绍,列车集便器是铁道环保“功臣”,集便器专修工也荣登铁路最脏最臭工种 “宝座”。成都车辆段于2006年成立集便器专修组,专门处理旅客列车集便器故障。目前,广州、上海、北京、拉萨等方向的旅客列车带有集便器,共有400多辆,暑运加开临客以来又增加了200多辆。
既然是晚上发车,为何要在这毒日下作业?“就是天上‘下刀子\’也得在规定时间,环环相扣完成一系列工作。”一位工人告诉记者,而他制服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原来,这是一个铁路行业的基本常识:旅客列车整备时间由终到时间和始发时间决定,一般不会考虑天气情况,白天、黑夜没得选,暴雨、毒日也没得选,碰上什么天儿就迎战什么天儿。
清淤防堵集便器专修工的苦与乐
据了解,集便器常见故障是由于旅客一次性丢弃过多手纸或不慎遗落皮带扣儿、钥匙等物品堵塞吸污口造成的。以前,每列至少有七八个集便器出现堵塞。为此,集便器专修组对吸污口做了个小改进。
“这就是集便器吸污口收缩孔,装上它,吸污口直径从以前的6厘米缩小为3厘米。”专修组工长王平手心里有一个白色塑料圆环。他手指集便器上约有一尺长、外形如圆环叠加的设备说:“现在,每趟旅客列车集便器出故障减少为四五个了,每个班作业任务上升为四五列旅客列车。”
粗略估算,每组3人每个班在露天作业至少8小时至10小时,至少要处理20个出故障的集便器。
正当时,一位年长一点儿的专修工带着手套从集便器里掏出一坨女性卫生用品:“就是这个了,应该通了。”另一名专修工手持黑色橡胶水管开始为集便器注入清水。很快,一股黄色的污水便从集便器里流出,在地上溅出的水花落在了专修工的鞋和裤腿上。
看见飞溅的污水,3名专修工却一点没有躲开的意思。一位专修工见状笑起来:“这工作遭人嫌。下班就全身换,回家老婆还说有味,进门便说‘洗澡去\’,否则不得亲近。”大汗淋漓的他,挂满汗珠的脸上泛着油光,笑容泛起在古铜色的皮肤上。
“别看他们没正形儿的样儿,其实心里的苦不好说着呢!”王平把记者拉到一边小声说起了一个故事:
2011年夏天,专修工洪斌手臂上成片地长着很多红色的小疹子,看上去就像刷了一层红油漆,奇痒无比并有溃烂症状。医生诊断为细菌感染,后经激光治疗方才痊愈。
说到红油漆时,王平指了指空调列车车身上的红色带:“差不多就是这个红色。他们有劳保手套,长的短的都有,但是作业时难免刮伤手臂皮肤,细菌感染致皮肤溃烂的苦,这里的每名职工都感受过。”
当列车穿过城市、村镇,飞越江河时,除记住一幅幅优美画境外,也让我们记住了一名名普通列车集便器专修工的苦与乐,记住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与骄傲。
新闻推荐
□王黎冰小时候,做记者的老爸在我面前提得最多的报纸就是《四川日报》,而且他还珍藏了一大堆。眼下,老爸最高兴的是,因为几次搬家折腾,他曾经拥有的很多报刊已经丢失,可那些发黄陈旧的《四川日报》却保...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