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本报记者李思忆多个专题多本线装剪报册整齐地摆放在成

来源:四川日报 2012-08-03 18:1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思忆

200多个专题,3500多本线装剪报册,整齐地摆放在成都市督院街道办“长者驿站”十几个平方米的空间里,书架排满四面墙壁,还用隽秀的小楷写明了分类。

“长者驿站”的主人是成都市茶店子辖区76岁老人杨步祥。从1976年开始剪报至今,杨步祥的“剪龄”已长达36年。

“我的剪报生涯,还和《四川日报》颇有渊源呢!”杨步祥说。1976年,杨步祥还是中国化工轻工公司四川省公司党务工作人员,“当时,每天必读的3份报纸就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四川日报》。”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传来,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相关新闻报道。杨步祥反复阅读后仍然久久不能释怀,于是,便将《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报纸上的悼念文章和照片剪下来,小心翼翼地整理、粘贴、装订成册。

从此,剪报便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纪念成都解放的消息到府河南河改造工程,在他的剪报册中都可见一二。

1997年,杨步祥退休后,每天花在剪报上的时间大约7个小时。为了方便查阅,他还将剪报资料按照主题进行分类整理。“香港回归专集”“汶川地震专集”“四川日报纵深镜头专集”“图说四川专集”……每一本都用上好的深黄色布纹纸做封面,用小楷端端正正地标明主题和剪辑日期。

剪报越来越多,问题也随之而来——上千本剪报册没地方堆放。杨步祥原居住的青石桥社区的工作人员得知后,破例从社区街道办的办公楼上腾出一间屋子,让他专门用来存放剪报。

之后,杨步祥和他的剪报就渐渐地走进居民们的视线——开展剪报展览,举办专题讲座,将自己的剪报故事讲到学校、工地……虽然没有报酬,但杨步祥却乐此不疲。

杨步祥还加入了省收藏家协会,与一帮“报友”筹办了集报专业委员会。近10年,每到重要节庆,杨步祥就和“报友”们走上广场、走进社区举办报展。

杨步祥说,今后将把剪报全部捐给图书馆,让更多的人享用这些资料。

新闻推荐

记者钱晞当全球目光聚焦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具有中

本报讯(记者钱晞)当全球目光聚焦伦敦奥运会的时候,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在河南南阳拉开帷幕。在8月2日结束的风筝比赛中,四川选手一举收获三个一等奖。据四川省农民体协秘书长苏兰介绍...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本报记者李思忆多个专题多本线装剪报册整齐地摆放在成)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