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台湾海基会前董事长、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会长江丙坤
【人物名片】
江丙坤,台湾省南投县人,曾任中国国民党副主席,2008年5月—2012年9月任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2012年10月接掌台湾三三企业交流会会长。
在他任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的4年间,海基会与海协会恢复中断9年的两岸两会往来与协商谈判,完成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项议题的协商。此后江丙坤一直积极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先后参与8次会谈,签署了包括《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内的18项协议,达成诸多共识,开启了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新局面。
□本报记者 刘云云 曾小清
10月23日,江丙坤率三三企业交流会下的十几家企业代表来到成都,出席四川—台湾知名企业交流座谈会。这是江丙坤担任三三企业交流会会长后首次带团来大陆,第一站为何选择成都?川台之间的合作前景如何?本报记者就此对江丙坤进行了专访。
四川对台湾来说有很多机会
记者:您是第几次到四川?对四川的印象如何?
江丙坤:2006年4月,我第一次到成都,此次是我第五次访问。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我率团来时主要目的是考察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情况。让我惊讶的是,不到一年时间,灾后重建进度非常快,包括顶新集团新建的小学已快要完成。更让我敬佩的是,四川方面把我们的捐款用在哪一个项目、用了多少钱,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四川灾后重建的效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四川是天府之国,山川秀丽,风景宜人,气候特别好,而且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出了很多文人,来四川会有一种独特的感受。
记者:您任三三企业交流会会长后首次带团来大陆,第一站到了成都,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江丙坤:2000年以来,我到大陆近80次,访问的城市累计超过250个,一方面是关心台商在当地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推动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有人说,现在全世界的中心在亚洲,亚洲的中心在中国,中国的中心在四川,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四川的人口是台湾的3.6倍,土地面积却是台湾的13.6倍,四川对台湾来说有很多机会,所以我们选择先到四川到成都来。
台商转型升级看好西部机遇
记者:您怎么看待目前台商在大陆的发展?
江丙坤:20年前当台币升值时,台商陆陆续续到广东等沿海投资,1995到2000年间,台商掀起第二波大陆投资热潮。目前台商在大陆大概有8.9万个项目的投资,照台湾的统计,投资额超过1100亿美元。
现在沿海台商遭遇的困难,照我看,是20年前在台湾遇到的同样困难。大陆人工成本上涨,必然影响到台资企业经营额的净增率。劳动力供应不足、政府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劳动力权益,再加上2008年、2009年间的金融危机及目前的欧债危机,是台资企业面临的新局面。
大部分台商以出口为主,只能选择在大陆转型升级,有些是就地升级,有些是转移阵地。最常见的是从南部往北部转,从东部往中西部转。
记者:是否意味着四川和台湾的经贸机会更多了?
江丙坤:去年有一个台湾做得很大的企业家打电话给我,说想到西部投资,问我去哪个地方更好。在台商从东部到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西部机会非常大。很多台商已从外销转内销,转内销时,四川是最好的选择。
过去以外销为主时,台商多分布在沿海。未来到四川的台商,我想,应该不只是目前的1570多家。目前在广东还有2.4万家台商,我们期待通过此次交流,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的投资贸易。
希望川台加强交流往来
记者:您怎么看待四川和台湾双向经贸合作?
江丙坤:现在大陆97%的制造业、51%的服务业和公共建设业都可进入台湾投资,台湾也正探讨如何更加开放、让大陆更多服务业和公共建设业进入,同时尽量简化投资手续。到目前为止,大概有230个大陆项目在台投资。我们希望进一步加强交流,让四川和台湾的双向投资和贸易都能增加,更上台阶。
近年来,四川有多个经贸和文化代表团访问台湾,效果非常好,对促进两地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期待四川有更多的交流访问团到台湾,进一步加强两地之间的交流往来。
新闻推荐
画10月20日,“七月寄望之丹青有主——郭汝愚、吴绪经、陈滞冬、吴浩画展”在成都翰芊书画院举行。本次画展立足绘画探索,共展出4位画家作品40余幅。其中,既有花鸟鱼虫的细致写实,也有藤蔓节竹...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