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领衔,耗时109天,用了1000多种颜色、50多斤蚕丝线——
10月10日,成都市金牛区黄忠街道传来好消息:该区蜀绣大师孟德芝率34名绣女绣制的蜀绣作品《秋色高原》,作为全国“四大名绣”的代表作,运抵北京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将作为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的艺术作品,悬挂在会议厅内的西门厅。
作为“蜀中之宝”,蜀绣频频在重大场合展示其非遗魅力。更可喜的是,孟德芝正在传承路上不断奋斗,“这门绝技一定不能失传!”
□江畅 本报记者 颜婧
《秋色高原》技惊四座
与苏绣、湘绣和粤绣并称我国“四大名绣”的蜀绣,以其严谨细腻的针法、淡雅清秀的色彩及中国水墨画的格调,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此次挂在西门厅的《秋色高原》,更被不少行家盛赞为“一幅值得传世的珍品”。
今年上半年,人民大会堂的部分会议厅进行改建装修,其中东、西门厅准备采用中国四大名绣作品以 “春夏秋冬”主题加以装饰。很快,“秋”的主题和任务,落在了孟德芝身上。
孟德芝从事蜀绣创作20多年,娴熟的技艺让她成为四川省蜀绣非遗传承人,其领衔绣制的多幅大型双面绣,多次作为成都、四川对外友好交流期间的代表礼品。
《秋色高原》的创作很快展开。大师率34名技艺娴熟的绣女和徒弟,每天10个小时的绣制、耗时109天……一幅长7.5米、高3.4米的蜀绣精品跃上绸缎。远景是蓝天、白云、巍峨的高山、皑皑白雪;近景为苍黄中蕴含绿意的松树、金灿灿却点缀花红的草原。“整幅作品一共运用了100多套丝线。”孟德芝说,总共用了1000多种颜色、50多斤蚕丝线,而绣品底料则采用了25米顶级贡缎。
蜀绣技艺后继有人
绣女端坐绣架前,手中银针与五彩丝线上下翻飞,栩栩如生的图案逐渐呈现……对孟德芝来说,蜀绣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文化、原始的工艺,无时无刻不释放出巨大的魅力,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她不得不面对传承困难的窘境。
转折出现在孟德芝向金牛区区委、区政府写的一封求助信后。“没有资金、没有场地,更没人干这个活!”孟德芝信中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区领导的心。最终,金牛区决定,将蜀绣作为该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亮点加以扶持。很快,孟德芝的创业之路走上“绿色通道”,更申请到了扶持资金。
近年来,孟德芝先后培养了60多名学生。“她毫无保留地传授濒临失传的130多种刺绣技艺,还让学生们参加大型绣品的制作。”提起孟德芝,不少老艺人赞不绝口,如今,她手下几名悟性好、功底扎实的学生已开始学习中级技艺,“蜀绣技艺后继有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颜婧)10月10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最新发布的数据来看,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银行信贷政策及全球经济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前三季度成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为101.7,涨幅较上年同期...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