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蓉生药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守护健康
□赵敏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有许多感人肺腑的救灾画面深深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地震发生后,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调集了全公司18万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储备,向灾区驰援。虽不知这些制剂,究竟挽救了多少伤者的生命,但毫无疑问的是,危难之时血液制品护航生命的作用,无可替代。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生理活动一刻也离不开血液。而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受到细菌、病毒以及异物侵入或发生过敏反应时产生的抗体,是人体抵抗疾病、抵御伤害的卫士。蓉生药业的人免疫球蛋白制品以其优异的品质,在国内处于行业绝对领跑者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挽救生命的价值就是蓉生作为我国规模最大、设施设备最精良的专业从事血液制品研发与生产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存在的核心价值所在。
依托专利技术创新狠抓成果转化
近两年来,蓉生在血液制品、基因工程类药物与新型疫苗的研发、生产与经营等方面以迅猛的发展态势,奠定了行业内龙头的地位,树立起蓉生的金质品牌。2010年,人免疫球蛋白血液制品产业化开发项目被列为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目前处于产业化实施阶段。
该项成果转化基于自主创新的低PH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生产工艺、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静脉注射人丙种球蛋白和2006年已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的专利《一种血浆蛋白的分离方法》为技术依托,在血液制品的综合利用平台和特免筛选两大技术平台上实施,将专利技术转化到6项血液制品产品中,共计20个规格。成果转化后,将年产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133万瓶、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205万瓶。根据目前的市场预测,截至2012年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累计利润5.2亿元。到“十二五”末,项目预计带动上下游实现产值将达到172亿元。
巨大社会用药需求转化时不我待
近年来,我国新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给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的不断增加,新发感染性疾病必然会继续出现。我国在器官移植方面,近几年来取得的进展是令人瞩目的,每年开展的器官移植手术已超过1万例次,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器官移植大国。器官移植患者由于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力低下,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高发人群,感染成为此类患者常见的致死原因。其中乙肝病毒再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居前列。成功防治术后感染是决定器官移植能否成功的关键。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相应的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药品支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少精神和肉体痛苦及经济上的负担。
蓉生药业依托“蓉生静丙(r)”的技术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研制的人免疫球蛋白系列新产品都将是国内首家上市、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产品,有非常好的成长性。2011年,蓉生拿出3300万元作为研发投入,具有集成创新性的人免疫球蛋白的生产工艺优化改进项目现已产业化;具有原始创新性的各种特异免疫球蛋白的研制和产业化正在实施中,已产业化的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即将产业化的抗甲型H1N1流感免疫球蛋白,为工信部指定应急生产和四川省产业化计划项目;EV7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为国家防治手足口病所急需;静注乙肝免疫球蛋白、10%静丙等,均属社会急需产品,其产业化的实现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相应疾病的救治水平,具有极高的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蓉生并未在已取得的成绩中固步自封。产品质量的每一次提升,都与技术的创新进步息息相关。蓉生人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同时将眼光放得更长远。现有的国际合作不限于产品出口:和以色列进行技术合作,和美国合作建立质量体系,与欧洲的国家合作进行海外注册,拓展销售半径。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东南亚、南美、中东、非洲等很多地区,乃至欧盟、美国等主流市场上,都会有蓉生血液制品,为全人类健康事业护航……
新闻推荐
1至9月,109个重大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20.5亿元本报讯(记者张守帅)今年前三个季度,成都市在天府新区着力推进的109个重大工业项目已完成投资220.5亿元,达到全年计划的112%,这是记者10月8日从成都市经信委...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