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付克友
发改委24日宣布,自2月25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90元。于是,多日以来公众料想的油价上调成为现实,靴子落了地。
尽管这次油价上调在预料之中,然而公众却并不买账,有太多的理由让油价成为吐槽的对象。比如,油价上调逆势而动,背道而驰。就在同一天,中国台湾的“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也对油价进行了调整,只不过人家是在下调。这边涨,那边降,对比如此强烈,只会加深公众的利益剥夺感与沮丧情绪。
也许发改委和石油巨头都会倍感委屈,毕竟两岸的油价形成机制不同。这几天国际油价处于下跌趋势,那边厢的油价机制更市场化,当然要顺势而动,可这边厢要涨的还没有来得及涨呢。按照大陆的油价形成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价。媒体报道,2月15日油价上调窗口就已开启,但发改委有逢重大节假日延迟调价的先例———春运期间油价上调影响太大,因此并未如期上调。
元宵佳节宣布油价上调,看起来好似让消费者占到一段时间便宜了;但国际油价正下跌,这让发改委有急石油巨头之所急的嫌疑———时间窗口快要关闭,再不涨价就来不及了!而油价一旦站上更高的台阶,要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了,这下石油巨头终于松了一口气。
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时间,就是这次元宵节宣布油价上调的悲剧。不过,回过头看,没有哪一次油价上调不惹来骂声一片。甚至降价也那么令人不满———为什么总是涨得多且快,降得少且慢?这种时间差里,石油巨头又捞了消费者多少油水?于是,现有的油价形成机制成为专家们的众矢之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定价机制有些机械,存在很大滞后性,并不能与国际油价有效接轨。因此,应对油价形成机制进行改革,缩短其22天参考周期,更加灵活地反映国际市场变化。如此,消费者似乎就找不到骂的理由了。
问题是,油价上调挨骂的理由并不在价格上面,而是在“市场”上面。油价与国际市场接轨,就算价格一天一调,也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市场化的价格,因为你的石油市场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市场。彩电冰箱价格此起彼伏,并没有谁不满;但石油巨头的垄断阴魂不散,油价怎么调都难以改变被骂的结局。在这个意义上,要加大能源体制改革的力度,其中的改革,就绝不只是关于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记者郑钰飞肖刚摄影记者王天志核心提示昨日,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大会后,全市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分为小组,围绕着成都的热点话题各抒己见,交通先行成了最热门的话题。说起成都的公共交通...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