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3月4日上午10点过,成都将军街街口的爱心面馆还有不少来吃面的顾客。从去年10月22日开始,热心网友把老板熊丽君儿子身患癌症、她每天工作12小时挣医疗费的消息发到网上后,不断有人专门过来吃面,留下成百上千的爱心善款。一座城市的爱心,在这个小小的面馆凝聚。熊丽君的儿子最终在今年春节前离开人世,她把未用完的捐款投入面馆装修,取名“爱心面馆”重新开张。
吃一碗面留下千元
“爱心面馆”的墙上,4个镜框里贴着网友的爱心留言。熊丽君说,面馆装修前大家的爱心纸条贴满了一大块留言板,为了便于保存,就专门收了起来,只在镜框里装了一部分。
熊丽君的丈夫两年前因癌症去世,去年儿子廖春磊又被查出恶性骨肉瘤。去年10月22日,廖春磊的同学将此事发到微博上,迅速引来网友转发。很快,不断有人专门到这里吃面。熊丽君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在高升桥附近工作的“90后”保安,“他常来吃面,每次吃完就留下50元或者100元。后来和他熟了聊天,才知道他是当保安的,也挣不了几个钱,却这么有爱心。”
这座城市的爱心从那时开始,一直源源不断。有70多岁的婆婆专门从东门来到店里给熊丽君留下一张厚厚的卡片,里面夹着5000元现金;有中年男子点了一碗面,压了1000元到碗底下。更多的网友吃完一碗面,放下几十上百元就悄悄离开。熊丽君说,她的面馆以前每天只能卖20多斤面,那一阵最高的时候可以卖50斤。她既要照顾在医院的儿子,又要营业,热心网友干脆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一队在面馆缺人手时给熊丽君当助手,一队则到医院照顾廖春磊。成都人以“吃一碗面”这一举动,让一个家庭重新燃起希望,也温暖了一座城市。
“爱心面馆”感恩重开张
今年2月初,廖春磊仍因病情过重化疗无效离开人世。熊丽君请人把面馆重新装修了一番,做了“爱心面馆”的招牌挂了上去。装修花了9000元,是网友爱心捐款没有用完的一万多元钱里支付的。熊大姐说,这些专门来吃面的善良人,她也没有其它可以回报的了,只希望把面馆的环境布置好点,大家坐着也舒服。
2月27日,面馆重新开张营业。
熊丽君有一肚子的感谢要表达,她的方式是在这天上午11点到下午两点的用餐高峰期请大家免费吃面。她专门请人打了免费吃面的告示贴在店里的醒目处。
第一位碰巧路过此处来吃面的女士,听说她就是那个不幸的母亲,吃完面之后留下20元钱悄悄离开。中午,熊大姐的邻居张先生,也专门过来吃了一碗面,一番推搡后坚持给了50元。泡桐树小学的几个学生在大队部老师的带领下过来吃面,老师顺便给他们讲成都人的“吃面”故事。巴蜀笑星万喜听说熊大姐的面馆重新开张,专门过来吃面,然后送上红包还找了一个“祝贺开张大吉”的借口。熊大姐说,她的面馆原本一天只能卖三四百块钱。“结果免费吃的那天,反而卖了500多元。”
“我现在只想给大家说一声‘谢谢\’,是你们陪着我,才让我走到现在。”熊大姐说,面馆是她的生活来源,她仍会继续开下去。她也会把网友的留言、照片装裱后继续挂出来,“随时提醒我们,这是一个有爱的城市。以后有像我一样碰上困难的人,我也一定会伸出援手。”
新闻推荐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妇女节(3月8日)属于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妇女放假半天。□本报记者杜蕾吴梦琳又是一年“三八”妇女节,女同胞们,你们休假了吗?对此记者进行...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