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成都史上规模空前的市场“迁徙”:先后将有112个各类大小型市场,共计42730户商家全部参与其中。900亿商机的二次流动吸引着承接地也竞相展开“争夺战”。
□本报记者 陈碧红
在成都市“北改”进度表上,市场调迁紧锣密鼓。
2012年9月底,成都北改市场“第一搬”——512建材市场完成拆除;同年11月,八里庄二手市场正式关闭;其后,成华区青龙建材市场整体调迁;2013年2月8日,历经三十年风雨的成都荷花池市场正式关闭……
这是一场成都史上规模空前的市场“迁徙”:先后将有112个各类大小型市场,共计42730户商家全部参与其中。
一边是大批市场的集中调迁,一边是市场承接地的你争我夺。在调迁和承接之间,巨大的“财富流”能否确保不流失?市场如何才能安稳落地?
迎来市场迁徙潮900亿商机二次流动
作为成都市规划重要承接地之一,早在去年,青白江就在成绵高速出口竖起广告牌——“到大市场,赚大钱”。来往的客商,轻易地就能被这硕大的红色广告吸引。“北改”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市场机遇?
据统计:成都市城北区域共有市场112个,占地约5790亩,商家约42730户,涉及产业门类数十种。在全成都市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市场总营业额1355亿元中,金牛、成华区域内就占比72%,约980亿元。
按规划,这些市场将分别进行关闭、调迁和升级改造,相应搬迁到规划的北部商城,以及青白江、双流和龙泉驿等地设立的商品市场发展区中,全面承接北改调迁的市场。这也意味着,这笔巨大财富将二次流动。
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承接地也竞相展开“争夺战”。“有38个市场符合我区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规划和各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青白江区城乡规划局编制科负责人彭淘称,根据调迁市场的分类,青白江可以承接8个冶金建材市场,5个五金机电市场,3个汽车配件市场,7个建筑装潢市场,2个石材市场,4个酒店用品市场,4个农产品市场,3个粮油市场,2个冷链市场,涉及商家上万户。
去年6月,青白江区的首个大型建材产业承接市场已率先启动营运,目前一期已吸引500户商家满负荷入驻。今年4月,该区的中益五金机电物联体验馆也将建成使用。“我们希望用更好的产业发展模式吸引更多商家入驻到青白江,增强众多商家搬迁的信心。”青白江北部物流建材配送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说。
搬迁进程缓慢转移承接还需多方推动
在成都熊猫大道青龙建材市场经营商铺近10年时间的李金明,没想过有一天会将门店开到青白江去,“老市场确实杂乱,但让大家搬走,还是有些为难。”
商家最忌讳的就是搬迁,从成熟的口岸搬到全新的市场去,难免会损失一些客户。而更让李金明们为难的是,青龙建材市场搬走了,但不少商家又在老市场原址周边开起门面。“我们搬出去了,客户资源都留给他们,那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死路一条。再说,搬迁也没补偿,大家肯定有怨言。”
其实,为了吸引商家搬迁,不少市场都拿出了租金减免优惠,比如青龙建材市场就免一年租金,可以为商家降低成本至少四万元。但搬迁工作依旧在拉锯战中缓慢进行。“早晚要搬,索性政府组织大家一次性全部搬迁,免得商户互相观望。”李金明给出建议。
而承接地自身,同样面临着一时间难以“消化”的现实难题。土地空间有限、调迁区域内的相互竞争等,都成为当下制约市场调迁进程的要素。此外,都江堰、彭州等区县的加入,也让“争夺战”前景看“紧”。
随着“北改”工程的持续推进,新市场的显山露水,正逐步提升对商户的吸引力。据统计,去年1-12月,青白江全区商品市场共引进“北改”区域商家4200余户,与16000余户达成入驻意向。万贯常务副总林芷伊坦言,尽管眼下看上去有些弊端,但更便利的物流环境、更新的市场空间、更高的产业形态都会给商家带来更丰厚的回报,“但还需要营造更好的商业氛围。”
显然,按照成都“北改”工程最初的构想,要将区域内的众多市场顺利调迁到相应的功能区内,还有更多细化的工作有待完善。
成都青白江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规划
弥牟集聚区
祥福集聚区城厢集聚区
新闻推荐
成都确保财富全球论坛期间安全生产本报讯(记者陈碧红)为确保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举办期间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从3月4日起,成都将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交通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