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缺“脑”、零部件缺“芯”、产业缺“智”、发展缺“血”——
□本报记者 张守帅 文/图
“一口气‘拿下\’16栋楼。”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张大庆,对去年初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的一个举动念念不忘:“全部用来引进汽车研发机构,已有四五栋在用了。”
1月17日,在寂静的总部经济港F栋组团内,张大庆思索一个命题:“距离成都‘智造\’还有多远?”
这是所有以“制造”著称的产业,当下参与国际分工面临的迫切难题:固守生产制造一端,难以获得高附加值效益。
如何向“微笑曲线”高端位移?成都市科技局深度调研成都汽车产业创新资源现状时,曾总结出“四缺”:整车缺“脑”(研发机构),零部件缺“芯”——关键技术,产业缺“智”——高端人才,发展缺“血”——研发投入。
补强“短板”,攀上高端,成都汽车需要走出一条“智造”、“智创”之路。
酝酿研发氛围
“郭孔辉来了。”提及成都经开区汽车科技创新,很多人不约而同抛出这五个字。郭孔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素有汽车工业研究领域第一人美誉。2012年7月,其领衔的孔辉汽车科技公司落户成都,成为总部经济港F栋中的一员。“一部底盘悬架KC特性试验台,国外企业要卖两三千万元,我们的设备售价只有其四分之一。”孔辉成都团队负责人吕济明说,上述试验平台国内总计有14个,半数从孔辉采购。
到底研发对产业有多重要?吕济明举例称,一家合资企业为从国外公司引进一款新车型,要支付30多亿元的技术转让费,“就算一辆车赚2万块钱,卖17万辆才能收回这方面的成本支出。”
来蓉半年时间,孔辉已和8家汽车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氛围很重要。”吕济明认为,就目前看,汽车研发需要自主品牌整车企业带动,孔辉科技分别在宁波、柳州、广州设有分公司,就是围绕吉利、上汽通用五铃、广汽等企业展开研发。
在成都经开区,川汽、高原汽车、明君等整车企业都具备研发能力。“川汽在积极谋划海外并购,已与一家德国知名发动机生产企业进行了多轮洽谈。”川汽董事长黄勇说,野马汽车现在使用的发动机,具有自主知识品牌,而海外并购有利于通过技术引进,提升发动机性能。据其透露,川汽还将与四川大学联办具有实际研发能力的汽车研究院。
寻找突破方向
2012年,上海投资15亿元建汽车研发科技港。同一年,历时3年建设的天津汽车产业综合研发基地投入使用。国内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均在深度布局研发领域。
与之相比,成都仍有不足:在17个整车(机)项目带动下,成都经开区聚集了数百家零部件生产企业,包括世界500强汽车零部件企业前10强中的7强。博世研发中心(底盘控制系统)、美国哈曼中国西部研发中心(汽车音箱)、阿尔特成都国际汽车设计中心(汽车设计)以及清华易控(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等企业也明确在成都设立研发中心。
但张大庆仍表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够”,部分配套企业从事组装业务,需要从江浙购买更小的零部件,研发更无从谈起,“零部件缺‘芯\’现象严重”。
在德国狼堡,一大批零部件研发企业围绕在大众公司周围,一旦有新的专用技术产生,立即投入到新车使用。成都应该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新能源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是一个突破口。”张大庆说,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国内外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整车企业做车型研发,配套企业做专用技术研发,大家握紧拳头共同提高。”
期待政策引导
为了壮大汽车研发,龙泉驿区推出了“天府汽车英才”引进计划。拿出1亿元专项基金,力争在2016年引进两院院士10人以上,汽车研发人才100人以上,汽车创新人才1000人以上。
记者从龙泉驿区科技局获悉,该区提出了建设“中国汽车零部件智创城”构想,今年将搭建汽车零部件协同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3个,搭建性能检测、科技金融、人才资源等共性技术及中介服务平台3-5个,这些平台建设有助于降低研发企业成本。“投入不足,是阻碍汽车研发的一大绊脚石。”张大庆说,由于汽车研发投入大、风险高、见效慢,很多企业不愿意涉足这一领域,“政府应该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或创投基金,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向研发。”
新闻推荐
融资性担保公司如何在“平衡木”上起舞□本报记者卢薇2012年5月7日,四川明星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2012年5月22日,成都天保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申请获中国证监会通过。尽管两家公...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