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庞峰伟
2月28日,成都青羊区宽巷子社区美术馆迎来了新一批参观者。这家开馆才一个多月的省内首家社区美术馆目前已经有了不少几乎每天都来的“粉丝”。把美术馆开到社区里,不仅是让百姓能在家门口与高雅艺术零距离接触,老百姓自己的作品也能走进展厅。
记者体验
与80岁洪婆婆一起看展览
2月28日,记者按约好的时间来到已80岁高龄的社区居民洪婆婆家楼下,11点03分,我们一起出发前往宽巷子社区美术馆,大约3分钟已经来到美术馆前。
美术馆坐落在下同仁路边,两侧翠竹、芭蕉树等绿意盎然,把美术馆掩映得幽静清雅。
洪婆婆以前看画展就到离家也不远的成都画院,但要去其他美术馆就很不方便。现在社区美术馆开到了家门口,她早上散完步就能来欣赏。不用预约,不用门票,我们走过干净整洁的小院便进入到馆内,300余平方米的展厅里几十幅书法、山水画作品让人流连。
看完展览,洪婆婆告诉记者,住宽巷子社区的居民,离美术馆最近的只有十几米,远的步行一二十分钟也能到。
记者观察
能不能办自己的画展
街道、社区有文化站,再开社区美术馆,老百姓跑得过来吗?会不会资源重置?
宽巷子社区美术馆由宽巷子社区引入四川民进书画院共同成立,以开展社区公益活动为主。美术馆展出的作品,都是经过悉心挑选的,以居民易懂的传统书画为主。
诚然,社区美术馆在四川还是新生事物,但有了“社区”这个“头衔”,更容易让人将之与文化站等公益场馆相联系。也正因此,摆在社区馆面前的不仅是办好几个展览,如何贴近社区百姓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
记者在随机的百姓调查中发现,大家认为社区美术馆感觉更亲切,不仅应该有展览,还应让百姓成为美术馆的主角。而宽巷子社区美术馆也正在做一些尝试,书画讲座培训等将陆续开展。暑假期间,美术馆计划与社区内的泡桐树小学、少城小学等合办画展、硬笔书法展,展出学生们的作品。
他山之石
社区美术馆更应有参与性
由一家地产公司全额出资建设、每年给予固定经费运转的广东时代美术馆,是华南第一座非营利性的社区美术馆。除了常规展览,美术馆推行的公共教育有意识地把展览、学术交流与艺术教育、社区服务等紧密结合,一方面为艺术创作提供契机和灵感,另一方面也增进公众对艺术的了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术馆通过动态的活动把静态的展览拉近到百姓面前,努力让逛美术馆成为社区居民的一种习惯。普通观众可以到美术馆参与即兴的图书创作,或者直接跟艺术家进行对话,还有人参与到独立电影的制作中。
新闻推荐
3月1日起,新版国标《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香港《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正式实施。这些新规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将如何影响省内相关行业的发展?记者进行了采访。茶叶国标行标“齐步...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