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李迎春
“5元钱,在淮安能买2斤叶菜;但在北京,也只能买1斤豆角。”12日,全国人大会议休会,来自江苏淮安的全国人大代表孙国庆再次去到街上,和环卫工人聊起“灰尘费”的话题。孙国庆遇到了4位环卫工人。“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一个月拿多少钱?‘灰尘费\’是多少?”孙国庆所说的“灰尘费”,指的是环卫工人津贴。“‘灰尘费\’太低了,一线工人每天5元,这个标准是1997年定的,16年没变。”她说,有的地方的环卫工人,是农民工,根本没发过“灰尘费”。“环卫是艰苦的职业。应调整‘灰尘费\’标准,并把它纳入地方财政。”她说。
就像妇女儿童受法律特殊保护一样,劳动领域中,一些特殊工种在津贴、休假和退休等方面,也应特殊保护。比如,那些在高空、高温环境下作业,在矿山和有毒有害环境中工作的工人,不仅有额外津贴,而且还可办理提前退休。随着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城市中可见、不可见粉尘含量经常达到甚至超过重度污染标准,即便普通市民也深受其害,更何况那些日复一日清扫大街的环卫工人。这种情况下,环卫工人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而应归于劳动法中所称的特殊工种范畴。因此有必要重新考虑“灰尘费”等津贴的定位和标准,提高保障水平,使之与实际损害相对应。
“灰尘费”虽然只是个小话题,但放在劳动保障这一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的背景下,其意义不可小觑。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劳动者的权益受到各方重视。我们为欠薪、为加班工资、为带薪休假、为五险一金、为平等的劳动关系呼吁过、争取过。在一次次呼吁和争取中,劳动权益保障慢慢进步着。但在这些呼吁和争取中,我们发现,还有一群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他们就是干着最脏、最累、最危险活计的那群人。他们付出巨大,却缺少权益上的代言人。
环卫工严格意义上还算不上特殊工种,但“灰尘费”标准16年没变这一问题,却足以让人相信,那些从事特殊工种的劳动者也有可能处于类似的受伤害却补偿极少的状态。这正是“灰尘费”话题的真正意义,它让人们再次想起那些很少被关注却最需要关注的底层劳动者。其实,劳动权益保障最应该从他们做起,当一个个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也被照顾到时,大部分人的权益显然会更有保障。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环境治理注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选择题,是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选择题,甚至是经济发展与政治前景的选择题。□成都商报评论员徐琼一则来自苏州党报的消息昨日被敏锐...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