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蓝顶十年,他们仍是左邻右舍

来源:成都商报 2013-05-25 09:47   https://www.yybnet.net/

十年,听起来是很庞大的一个词,悲观主义者会数着脸上的皱纹,感叹岁月在手指间流逝;乐观主义者会像赚到了一样,说,哇,我又幸福安全地过了十年。十年,有些东西会变,房子,车子,花草树木;不变的最后都成为了习惯。

十年中,蓝顶的艺术家习惯了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他们在潜心画画,实现自己心中美好的愿望。蓝顶的中午饭就是一碗面或者是一碗菜,大家画累了去郊外吃一顿鲜鱼,星期天一起早起去爬青城山,在山上打完球,喝一杯清茶。大家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去上海去香港,去欧洲去世界各地,为一个个蓝顶艺术家的个展捧场。

成都商报记者 向晨晨

翻看老照片

细看每个人的努力和坚守

十年的截点上,蓝顶美术馆为艺术家们整理了这一段记忆,制作成了一本书———《蓝顶艺术聚落:2003~2013十年回首》。

书里的老照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让人“眼前一亮”,合影里郭伟还是严肃的样子,穿黑白灰的T恤和深色裤子,赵能智还是皮肤黑黑的,杨冕穿着亮色的光滑衬衣,周春芽甚至连发型都没怎么变。

相比而言,反而是一些年轻艺术家,在这十年中经历了从少年到“中年”的成功转型。周春芽曾在微博上发了张照片,引来围观。“2006年两位青春艺术少年站在一片荒坡上。后来在这块土地上建成了新蓝顶艺术中心第一期艺术家工作室和蓝顶美术馆。而这两位,现在一位有了女儿,另一位虽未成家却成了钻石王老五。”这张照片被收录进书中。

有了女儿的是屠宏涛,钻石王老五是吉磊。老照片里屠宏涛一手搭在钻石王老五的肩头上,两人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站在一片荒坡上腼腆地笑了。屠宏涛总结自己的十年时说,在十年里,大伙解决了生活,包括结婚生娃。不仅是生活的饱满,8月,屠宏涛的又一个展即将在北京蜂巢艺术中心开展,曾经的年轻艺术家也在逐渐向个人艺术事业的黄金期迈进。

十年,简单概括起来也许几百个字就能说完,可细细体会,里面都是个人的努力和坚守。

回忆当年事

住在邻近的单元,经常串门

很多人以为成都当代艺术聚落的形成,始于2003年蓝顶的诞生,其实,这个时间应该再往前推十年,从1993年开始。

“其实我觉得艺术家一辈子简直就是为了找工作室,成都的艺术家应该是从1993年开始有了工作室的一个概念。第一次聚集应该是1993年,在成都的玉林小区沙子堰,那时候我们聚集了很多艺术家。其实在以前大家都觉得沙子堰那个地方的房子还是不够大,40平方米如果画很大的画的话,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后来才找到了(老)蓝顶。”周春芽回忆说。

同样是1993年,刚从美国回来的何多苓也在到处找可以画画的房子。他在成都找了好久,最后在玉林小区沙子堰找到当时被称为“大板房”的地方,一时很激动,觉得能在这个地方画画太理想了。当时的房价也很便宜,于是,何多苓就买下了那房子。房子刚盖好,他就通知了周春芽、郭伟、张晓刚,后来大家全都去买了,包括再后来的赵能智、何森,全部都在那里,陆陆续续或买或租了房子,因为是靠得很近的几个单元,于是大家一起画画,经常串门。

当沙子堰40平方米的房子也容纳不下大尺幅的作品创作时,周春芽、郭伟、赵能智、杨冕才搬到后来的老蓝顶,并取了“蓝顶”这个名字。

郭伟说,提出蓝顶这个名字的时候,有人说它不响亮,比如说像重庆的坦克工厂,很有名,但是几个艺术家都认为名字并不重要,就像爸妈给子女取了个名字,他最后有出息了,也并不是因为名字有出息的。直到现在,郭伟也认为,蓝顶、绿顶、红顶,都可以,重要的是这个艺术交流的平台建立了起来,让成都艺术家走出去的同时,更多的好艺术家在走进来。

十年中,郭伟大概是个人习惯保持得最好的一个。他不住在工作室,让家与工作始终保持一段路程,每天开车往返。“我几乎都是上午差不多10点钟就到了工作室来,可能有事,可能没有事,反正我都要在工作室呆着,然后下午6点半我就离开工作室,每天都在工作室呆这么长的时间,其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像每天都是这样重复,不像外界对于艺术家产生种种神秘的想象那样,其实艺术家是一个劳动者。”

身边人未变

艺术居住环境的新可能

到了2003年,北京的一些艺术区已经开始形成了,全国有些地方也开始聚集起艺术群落。

蓝顶有了名字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聚集过来了,何多苓就是第二年才进驻的,四个创始人都在A区,何多苓在B区,后来C区,D区,E区都开发出来了,基本上形成了成都艺术群落第二次比较集中的聚集。

利用蓝顶这个艺术群体的概念,艺术家们在十年之初,参加了很多重要展览,蓝顶在全国、甚至世界上影响越来越大。但过了几年,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它的周围有非常多的家具生产厂,而且都是小型的、条件差的工厂。整个蓝顶区域的空气质量非常差,污染对蓝顶、对艺术家的影响通过媒体曝了光,于是政府向艺术家们伸出了橄榄枝。

当年,蓝顶初创之时,正是时任锦江区区委书记白刚的力邀,促成了锦江区引进蓝顶艺术群落的概念,并成功建立了蓝顶艺术区。新蓝顶成立后,蓝顶的影响就更大了。

如今,蓝顶艺术区的建成,艺术家们也开始思考关于城市和建筑的新话题。在此次蓝顶艺术节上,一个名为“蓝·图”的建筑展就拉开了新一轮的话题讨论。

杨冕喜爱独立,从工作室开始,继而是创作、生活,“安迪·沃霍尔的工作室在曼哈顿,成都的艺术家也不可能在人民南路有个很大的工作室,这个房子在这儿,我认为它是一个典范,一个中国农村发展模式的典范。这是我们要提出我们要建设怎么样的东西,然后把它呈现出来,和周围和谐相处。”

十年过去了,旧的左邻右舍仍在,新的邻里关系也在逐渐形成,这种艺术结构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居住环境的新可能。

(照片及部分文字内容节选自《蓝顶艺术聚落:2003~2013十年回首》)

新闻推荐

跳跃到其他事情上,仿佛忙里偷闲

大周末说成都商报记者乔雪阳昨天中午到报社时,编辑李洁问我:“‘大周末说\’写了吗?”“……”再过两个小时,“大周末”的所有版面就要开始排版了。李洁周二就已经告诉我,这周约我写。整整三天,我各种...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蓝顶十年,他们仍是左邻右舍)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