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道东街社区书记 谢生平
□本报记者 张明海
“你问我时间到哪里去了,我也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3月27日,成都市成华区猛追湾街道东街社区,面对记者的提问,社区书记谢生平这样说。
自从当上“小巷总理”后,谢生平基本放弃了所有休假,“忙得陀螺一样,还是觉得时间完全不够用。”他盼着社区干部“减负”:把时间真正用在解决民生实事上。
社区里再繁琐也“无小事”
3月27日上午10点20分,谢生平正在区委党校学习,社区网格员刘锦铃打来电话:猛追湾街道60号一幢楼宇顶层吊台存在建筑质量问题。挂断电话,他立即联系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赶往现场。
东街社区0.38平方公里,却有5144户、15734人,“算上流动人口,接近两万人”。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老旧院落多。为此,东平社区建立了网格服务管理信息化“四级网络”体系,让群众反映的民生难题在网格内得以迅速回应和解决。
下午13点10分,刚从党校回来,他又跟成都市社工协会工作人员碰头:4月份,社区要跟协会合作打造社区社会工作示范基地,“到时候将有60余人组成的专业社工团队,为东街社区居民提供基础公共服务。”
下午16点,送走了社工协会的工作人员,谢生平又打电话给网格员,去猛追湾街道60号落实吊台安全隐患处理,“还要安排人手,晚上去居民家开展流动人口检查。”
每周要跑完25个院落
虽然嚷着“时间不够用”,谢生平每天仍有一半的时间要花在办公室里,“程序性的事务太多。”
一方面,每天社区要建立各种工作台账,“至少要建十几套。”另一方面,需要社区出具的各种证明也很多,有些证明谢生平甚至直言“不必要”:“比如别人有户口本,非要人家到社区开户籍证明;财产分割,本来是公证处的事,非要社区证明亲属关系。”
谢生平盼着社区与职能部门之间能厘清工作职责,“不能让社区干部疲于应付各种不必要的程序。”
不过,尽管“时间不够用”,他还是坚持每周都要在辖区内25个院落中“转一圈”。居民们遇到事情也乐意给他打电话寻求帮助——昨天傍晚,他还在为74岁的孤寡老人胡玉清“扫水”。“楼上漏水,胡婆婆家里也闹起水灾了。”
3月主要工作日程
参加社区工作例会 4次走访辖区驻区单位征求意见和建议 3次走访社区养老院看望老人 2次走访看望社区生病老党员 1次到居民家中走访 4次到社区院落检查 6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冉倩婷)近日,在武侯区举行的2013年度经济工作总结暨纳税大户表彰大会上,该区9家纳税过亿元和926家纳税过百万元的优质企业获得表彰。“我们希望通过表彰,引导和培育符合区域发展的高端优势...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