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成都宽窄巷子一家无人看管店铺开张;两年后,这里已“叫好不叫座”——
“成都宽窄巷子里有一个无人监控的诚信驿站,摆放商品出售,有点像自动贩卖机。这是对大家的诚信调查吗?不会亏本吗?”近日,成都某论坛上出现这样一条帖子,引来众多网友议论。
其实,宽窄巷子的诚信驿站早在2012年1月5日就设立。两年多后,是否还有人为驿站里的商品买单?没人守摊,东西被顺手牵羊的几率高不高?诚信驿站还能走多远?3月18日,带着网友的疑问,记者来到成都宽窄巷子,实地了解驿站背后的情况。
□本报记者 安微 杜蕾
现状:围观者多掏钱者少
18日中午12点过,记者来到宽窄巷子的窄巷子巷口,诚信驿站就设在路边。说是驿站,其实只是一个古色古香的木制展柜,顶端写着“无人收银,无人找零,自主交易,自觉买单”。三排货架上,摆放着一些手工艺品、旅游明信片,货品旁有一个小的价码牌,价格从10元到20元不等。展柜旁无人值守,过往行人如果看上那件物品想买,按照其标注的价格把钱放进展柜下方的收银箱,就可以把东西拿走。
记者在诚信驿站旁守候了约半小时,其间有七八名过往行人在驿站前驻足,有人还拿起货架上的物品看了看,但始终没有一人掏钱购买。“这种诚信经营方式挺好,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湖南游客尹先生说,如今社会上常有不诚信的事发生,看到这样的驿站觉得很温馨,有助于传递正能量。“不过货品还得多花点心思,柜子上东西太少,也不够吸引人。”。“这个柜子刚放在这儿时,东西还挺多的,我看到不少人买过。”赵琴在窄巷子一家商铺打工,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诚信驿站,“以前三排货架上都摆满了各种特色工艺品,常有不少游客围着看,其中不少人会掏钱买。”在赵琴看来,如今驿站冷清了许多,货品少了,围观的人也少了,“可能是新鲜劲过了吧。”
出路:诚信驿站谋转型
诚信驿站无人看守也不装摄像头,谈起设立初衷,宽窄巷子社区党委书记郭明铜说:“我们当初与宽窄巷子特色街区党支部共建诚信驿站,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小创意,在街区倡导商家诚信经营,构建诚信的经营环境和市场氛围。”
作为诚信驿站的“管家”,宽窄巷子特色街区党支部工作人员尹茜介绍,诚信驿站设立于2012年1月5日,至今已收入3万余元,部分善款已用于资助名山区一中的三个学生,仍有一部分正待用于其他贫困山区失学青少年和留守儿童。而长期捐助货品的商家,也由最初的一两家变成了30余家,并且时常会有社会人士捐助商品义卖。
赢得一致点赞的诚信驿站,为何商品却日渐稀少、失去吸引力?“时间久了,商家的积极性减弱,捐助的商品种类有所减少。而且也确实有些不诚信的现象,例如年幼的孩子或迟暮的婆婆,在驿站周围转悠后直接拿走了商品。”对这种状况,尹茜并没有灰心,“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做到诚信,我们现在暂时只摆放游客感兴趣的纪念商品,只是权宜之计。”
如何长久发展,是尹茜等人正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接下来会重新规划诚信驿站的位置、商品陈列,还会跟公益组织合作办慈善活动,努力把它打造成品牌,赋予它充满正能量的象征意义,同时也希望重新唤起商家和游客传递爱心的积极性,让驿站再热闹起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杜蕾)3月20日,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侍俊在成都市金牛区调研社会治理工作,强调要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实有人口服务管理特别是流动人口动态管理。侍俊先后前往金牛区金泉...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