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
毫无疑问,90后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的生力军。我所教的第一批90后本科生现在要么在读研一,要么已经开始工作了。既然90后已经进入社会,其买房的问题也就被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和10年前80后开始考虑买房的时机相比,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其实不太赞成给60后、70后、80后、90后等各年龄段的人贴标签。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每个年龄段的人口都很多,正所谓“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每个年龄段也都有不同特征的人。要说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其实不外乎是在说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有什么不同而已。根据西南财大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2011年中国城市户均拥有住房为1.22套,这一数值比2010年中金公司发布的数据0.74套住房相比有大幅提高。
“90后压根就不买房。”显然有把90后的置业需求一棍子打死的嫌疑,这事儿还得分开来看——
在一线城市的90后,如果60后的父母已经在该城市为90后子女买了房,那确实不是问题,也不需要买房了。但如果60后的父母没有为其在所在城市买房,那的确压力是很大的。一线城市的房价基数已经很高了,而且还在以较快的增幅在涨(每年15%左右)。这种情况下,摆在90后面前有两条路,要么不买房,因为以其刚工作的收入在一线城市买房可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要么远在外地的父母赞助首付买房。在一线城市,外地的两个父母家庭加小夫妻自己的家庭一共三个家庭一起供房,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得以支撑的重要原因,相当于在汇集全国的资源支撑一线城市的楼市。对于没有父母支援的90后来说,也许在一线城市生活更现实的问题是怎么支付日益高涨的房租。
在二线城市的90后,压力自然比一线城市小多了。虽然现在二线城市的房价基数也不低了,但至少涨得还算温和。大多数二线城市的房价年增幅低于10%,理论上说是低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的。但二线城市的房价差异也很大,在杭州2万元以下可能难买房,和一线城市比也差不了多少;而在成都1万元左右的房源多的是,郊区甚至四五千元也能买到。
在三、四线城市的90后,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房价基本涨不动了,很多地方的年增幅甚至小于CPI。我们可以把三、四线城市的房价看成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所以此时的90后根本不需要心慌,近似于一种“按需购买”的状态,需要就买,不需要等一下买也不急。
当前,随着我国不同城市住房价格变化的分化加剧,住房作为一种投资品来说,在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考量。因此,一线城市的住房未来其金融属性甚至有可能大于居住属性,这从国外发达城市的发展经历也可以作一个参考 (比如除了自身增值和收租金以外,作为金融抵押物的功能很强,等等)。二线城市的住房将在居住和投资功能中交替发展。而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住房将逐渐回归居住属性。
总而言之,90后对买房的态度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之下可以更淡定,有更多的选择。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新闻推荐
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20次主席会议决定,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4年5月21日至22日在成都召开。建议会议主要议程:一、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二、围绕“大...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