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森作品《夏木阴中听鸟语》34cm×136cm
林茂森作品扇面《红树醉秋光》
林茂森作品《晨练》35cmx70cm
林茂森作品《坐茂树以终日》136cmx34cm
林茂森作品扇面《剑山初雪》
林茂森作品《唯有洗心人》136cm×68cm
蜀中画坛精于丹青者不计其数,然而在当代四川山水画坛中,画家林茂森则是一位很有创造性的人物。他几十年来,苦守着属于他的那份寂寞,潜心研习书画,默默经营着自己酷爱的水墨家园,将一腔深情融入神秘莫测瞬间万变的造化里,用独特的想象和技法去绘制一幅幅神、情、韵俱佳的水墨山水,以此来抒发他对大自然的挚爱之情与对生命的人文关怀,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山水画超凡的领悟能力。
本报记者 卢建波
自幼酷爱丹青绘事
画家林茂森,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他自幼就酷爱书画艺术,上小学时他就开始临摹连环画。从那以后,林茂森对书画的喜爱就再没有停止过,一有空他就会拿起画笔画上几下。“因为喜欢画画,常常忘了吃饭,为了画好一幅画,常常趴在书桌前临摹到深夜。”上初中后,他就开始画“批林批孔”宣传画。“记得那时我画的一幅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拙作\’,因受到了学校老师的表扬,我就成了闻名全校的绘画高手,并成了学校出宣传墙报的主力。”
林茂森绘画的勤奋和天赋被他父亲发现了。1972年那时林茂森刚满12岁便在父亲的带领下,认识了著名画家罗其鑫老师,并正式拜师学画。“在罗老师的指导下,几年时间里我重复用纸蒙着画:白描稿子、画兰草,画其它花卉。居然用这种苦练学习方法打下了较为扎实的线条功夫。罗老师对艺术标准要求是相当严谨和完美的,到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本功以后,才开始学习山水画。”林茂森告诉记者,通过罗老师的规范指导学习之后,他对书画越来越着迷了,用平时积攒的零钱买了一些西方绘画的资料自学素描、色彩。因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画画便成了他少年最大的乐趣。学画期间,他跟随罗老师外出写生的机会体验生活,那时候他对于自然界的山川、河流都充满了兴趣,写生是他最快乐的事。为他后来从事山水画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并赋予了他无限的创作激情与灵感。
通过大量的写生,林茂森的绘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在1980年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一次展览上,林茂森就凭借一幅别开生面的山水画作一举获得优秀奖,标志着经过多年的潜心研习,他在书画艺术道路上已走出了第一步,而那时林茂森刚好20岁。
1995年林茂森在罗其鑫老师的帮助下进入四川省诗书画院刘朴老师研修班学习山水画创作。刘朴先生现任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中国画学会会长。几年来通过老师指导和自身的严格要求,刻苦勤奋努力,他的绘画水平又有了质的飞跃,并逐渐形成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风格,绘画语言也得到了不断丰富。从2003年起,林茂森的书画作品不断入选省内外各大画展,2006年还应马来西亚邀请,在吉隆坡举办了个人画展。至此,林茂森不仅圆了他儿时的画家梦,在当代画坛也有了一席之地。
水墨山水大气秀美
中国的山水画最讲究追求个性,抒发性灵,画家笔下的自然山水往往表现的是自己的追求和想法。从林茂森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在学画过程中他远学宋元诸家,因而其笔下蕴含着宋元画格的崇高宽厚,他近学当代山水名家罗其鑫和刘朴先生,侧重追求水墨韵章的丰富变化,在含蓄蕴籍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诗韵柔情,所以纵观林茂森的山水画技法源自传统,悟于造化,笔墨间无不体现出时代的风韵,这注定了林茂森是画坛上的一位实力派山水画家。
林茂森告诉记者,画家黄宾虹先生说过,古代优秀的画家都能够深切地去体验大自然,如果只是临摹,则得不到自然的要领和奥秘,画出来的作品便没有自己的见解,所以他一直深谙黄宾虹先生的造化之理。长期以来只要一有空就会坚持写生,这就是在他创作作品中自然流出的主要源泉。
在积年累月的探索中,林茂森在创作中将大写意的笔触有机地融入到传统的山水技法中,营造出山间草木葱茏,烟云缭绕,溪水绕山破涧,岚光雾气腾挪流动的生动气韵。所以他的山水画作以灵动、大气、氤氲的独特画风,成为山水画坛一道独特的风景。林茂森的作品分别取村于雄险、深厚、博大的巴蜀山水,构图自然严谨,力求创新、意境深邃,清新富于朝气,恬淡而不失秀美,手法多变而不囿于成法,尤其是他擅长的水墨山水画,更能体现他那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绘画风格。
林茂森的水墨山水画,峻山盈饱,水色生韵,笔墨华兹,层层深厚,涵浑大气,灵秀韵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山水的风貌。此外,林茂森的山水画细腻传神,不是简单描绘自然景观,而是寄托了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在山水艺术中融入情感,将自己的思维模式体现在那雅致飘逸的水墨创作之中,可以说完全是画家心境的写照。另外,林茂森的山水画中还体现出了线条的节奏、笔的功夫、墨的韵味和色的细微,从而更加体现了他的山水画作品那种画面千变万化,大气而秀美的艺术风格。
中国美协理事、四川省美协名誉主席钱来忠评价道:“林茂森的画风颇为细腻、清雅。写生不拘于物象,擅于心象融合,在诸多年轻画家中较好地把握了意向表现,他擅于在水墨上做文章,山川景物在他的笔下总是满纸氤氲,幻化多端。”从中可以看出,钱来忠先生对林茂森山水画的评价之高非同一般。
另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画家林茂森也是一位很有创造性的人物。2010年夏天冒着50多度烈日的高温他到新疆沙漠地带写生,看到枯死的胡杨林,尽管树叶早已落了,树枝也被大风刮去,只剩下干枯的树身。为了表现胡杨树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坚守着一片贫瘠的沙漠,固守着千年不变信念的精神特征,他竟然想到了用焦墨这一难度较大的古老绘画方法来表现胡杨。由于林茂森的绘画功底扎实,技法娴熟,他的焦墨作品画风浑厚华滋,笔墨深沉而深动,同样很好地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性,并拉开了与其它画家的距离。
淡泊名利沉浸艺术
记者发现,画家林茂森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创作出来的神、情、韵俱佳的水墨山水画,因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近年来已深得画坛业内人士的赞许。早在1980年,20岁的林茂森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在四川省美协举办的画展上获得优秀奖就是最好的证明。而当他的进入四川省诗书画院刘朴老师研修班深造后,随着其绘画风格的华丽转身,其作品便屡次出现在国内的各大画展上,其中在“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上,林茂森创作的《静风》还获得了最高奖——金奖,意味着他在书画道路上突破地域性限制走向了全国。
当然,林茂森的山水画绘画风格在画坛关注的同时,同样吸引了书画市场的目光。据了解,1999年在成都举办的四川省首届青年画家作品展暨拍卖会上,林茂森的参展作品被藏家悉数买下,其中一幅作品还拍出了数千元的高价。虽然从现在来看,拍卖场上成交价达数千元的作品不计其数,但在国内书画市场才刚刚兴起的1999年,一位青年书画家的作品能拍到数千元还是相当不错的。
进入2000年后,随着国内收藏市场快速发展,以及中青书画家的作品在拍卖场上屡创佳绩,画家林茂森的作品便逐渐引起了部分艺术品拍卖行的关注。来自雅昌艺术网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起,林茂森的书画作品就先后在北京嘉信、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中泰、东方国际、四川万星、八益拍卖、诗婢家、四川嘉士利、四川东方、四川梦虎、四川盛源等十余家拍卖行频繁亮相,并拍出了较为理想的价格。其中,2012年11月11日,在四川万星秋季拍卖会上,林茂森创作的《山水四屏》 (33×136cm×4)以4万元起拍,经过藏家的数十轮争夺后,最终以7.84万元成交。另外,雅昌艺术网的数据还显示,到2012年,林茂森的山水画在拍场上的成交均价已普遍达到4万元左右,其年均涨幅接近100%。
面对取得的成绩,林茂森却显得十分淡然。“艺术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作品成交价上。对我而言,艺术是无止尽的,我将会继续在书画艺术的道路上跋涉。因为选择了这一行,就必须义无反顾,将艺术视为生命的一部分,无怨无悔!”
记者发现,林茂森艺术上这种淡泊名利,沉浸艺术,唯求真知的精神,实际上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那就是林茂森的山水画,元气淋漓、水墨氤氲之间充满着生命的张力,让人觉得他的水墨山水画如此的可亲、可近、可喜、可爱,作品里少了尘世的喧嚣,让人进入一种神清气爽的境界,从而以耐人寻味的方式感染和启示着观者。有艺评人士指出,画家林茂森能在浮躁的当下,不随波逐流,一直坚守着对艺术的执着,潜心研究绘画,相信他能在今后的书画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人物简介
林茂森,1960年生,四川成都市人。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画家、四川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四川省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四川蜀山画院副秘书长、成都诗婢家画院副院长、文化部中国徐悲鸿画院画家、成都山水画会副会长。
作品分别取材于雄险、深厚、博大的巴蜀山水,构图自然严谨。力求新意、意境深远,清新富于朝气,恬淡而不失秀美,秀美而不失磅礴之势。手法多变而不囿于成法,尤擅长水墨山水画。作品《静风》荣获“第五届国际书画作品展”金奖。《山神》、《秋声》、《夕阳》、《山风》、《神女无言》等作品被选入国内外大型画展,并被发表、收藏。传略载入《世界书画家铭录》、曾编著《中国当代书画家林茂森·专辑》等。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22年,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卢建波)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以瓷都景德镇为中心的瓷窑,烧制出了无数的精品瓷器,构成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园地。中国书画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昨...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