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是,“22条”不仅立足当下,更是着眼长远,也就是要向改革要红利,要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增长。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但是红利如何变现?“22条”给出的答案,就是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项目建设,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全面向民间投资开放,就是要更多地让市场配置资源;落实和鼓励市民带薪休假,就是要做大旅游市场;至于企业创新,也力图通过完善市场激励机制来实现。与此同时,收回长期闲置土地,体现政府的行业监管作用;大力建设保障房和推进棚户区改造,体现政府公共责任;专项补贴新兴服务业,以及财政支持创新研发,体现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为企业减负,则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概而言之,这就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进一步优化,既更多地让市场配置资源,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如此,才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获得经济增长的长远动力。
显然,“22条”绝不只是应对经济形势的一时之计,而是要为成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发展提供对策。有充分涌流的经济增长点支撑,有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贡献红利,必将增强成都各方信心,鼓舞成都继续稳中求进。
新闻推荐
今年5月,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成为高职院校,这也是全国第一所民办航空类专业院校。5月28日,在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以下简称西航)的军体运动会开幕式现场,一支身材高挑、容貌姣好、着装亮丽的女子仪仗...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