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由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组织召开的深化社区网格治理机制改革现场会上,一个个承接了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的社会组织,展示了他们的服务“新招数”,赢得阵阵掌声。
至此,武侯区已将首批139项、涉及区委和区政府12个部门的政务事项下沉到社区,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社会服务、各类社会组织主体承接的方式,实现了该区深化社区网格治理机制的革新。记者看到,在首批清单中,武侯区民政局、人社局、城管局、计生局、残联的购买项目最多,占据大半江山。从去年开始,武侯区大胆探索由“网格管理”到“网格治理”的“转身”。
“多元参与、协商共治”是社区治理的基本思路。据武侯区深化社区网格治理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副组长、区委宣传部部长张斌介绍,武侯区原本被赋予提供社区综合服务职能的570余名协管员,在此次改革的关口下,大多数自愿转移至社会组织,同时薪酬待遇将有较大提升。黉门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民辉说,目前他们社区有80%的协管人员已转入社会组织。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廖正涛教授认为,武侯区深化社区网格治理机制改革,是“小政府办大民生”的必然要求,政府可以把那些不该管也管不好的职能转移出来,让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志愿者队伍等来完成“接力”,让服务更专业,让老百姓更满意。(原载6月17日《人民日报》11版)
新闻推荐
《经济日报》关注成都让无形资产发挥金融效能 “标准品牌质押”撬动融资难
成都在全国首创了以“标准品牌质押”为核心要素的金融服务模式,让标准和品牌这笔“无形资产”具备金融资产属性,进而通过质押撬动银行贷款,有效破解了轻资产、高标准的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题。27家科...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