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对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蔡晓莉的称呼是“守望星星的妈妈”。这里的孩子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因为身体或心理的残缺,更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呵护。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默默地努力着,坚守着。
这里的老师要甘守清贫,还时常面临着被伤害的危险。当问起“坚持的理由”,年轻教师廖兴君说:“我也想过放弃,但看到孩子父母无助的眼神,我就会想,我学了那么多专业知识,只有我可以帮助他们。”为全省第一所培智学校,武侯区特教学校第一个推行个别化教育,建立全国第一个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工作室,建立全国第一个自闭症家庭援助中心,培养了第一个中度智力障碍的孩子实现就业,今年,学校将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作为研究课题,破解教育康复一体化难题,力图让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重度脑瘫孩子到校上学。
他们时常受到伤害还得忍着疼痛去保护其他孩子
走进武侯区特殊学校的校园,有几名家长在焦虑地等待着,因为孩子,他们不得不成天陪伴着这里,却无力改变孩子生病的事实。教学楼的墙壁是彩色的,上面贴着“我能做”,“我会做”这类的装饰画。
午休时间,校园里比较安静。但平常的课堂上却很“热闹”。廖兴君老师曾经教过一名自闭症儿童,他随时可能把课桌拍得砰砰响;趁老师不注意,一下子跑出教室;还可能伤害他人。自闭症儿童的攻击性很强,在武侯区特教学校被咬伤过的老师比比皆是,被伤害之后,哭的机会都没有,还得忍受着疼痛去阻止他伤害其他学生。武侯区特教学校一位年轻的男老师被咬伤,一两年之后还有疤痕。
廖兴君今年29岁,进入武侯区特教学校已有4年,她毕业于重庆市师范大学特教专业,她说尽管大学时做义工也接触过一些自闭症儿童,但当她在广州一家残疾人康复中心做老师的时候,简直让她目瞪口呆。她被一名自闭症儿童咬伤手臂,周末也不敢去父母家,而且从来不在父母面前提及工作上的委屈。还有一名小孩,凡是见到长头发的就要抓扯,廖兴君的头发经常被这名小孩扯得一把一把地掉。经过了解得知,有人曾经在她面前夸奖过其妹妹的头发漂亮,于是在她的心里留下了阴影。之后,廖兴君经常对这名孩子说:“老师知道你喜欢长头发,你可以摸一下老师的头发。”尽管她做好了思想准备,但依旧被扯得眼冒金星。但慢慢地,小孩抓扯头发的频率减少,她学会了轻轻地抚摸。特教学校王静老师说:“说实话,做特教老师要学会寻找成就感,教特殊学生,你不应该要求他们学习到多少知识,或者考了多少分。”
武侯特教学校有一名情况不算太糟糕的自闭症学生,他时常会对着学校的一台钢琴发呆,老师为他找来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这名学生会弹两首简单的曲目,这对整个武侯区特殊学校的师生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老师们要做的是尽可能让特殊孩子适应社会
在老师们坚持的背后,是一个团队的力量在支撑。
蔡晓莉,成都市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她陪伴这些折断了翅膀的孩子已有7年之久。2007年,蔡晓莉被任命担任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尽管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她到学校的第一天依然懵了,这里的孩子表情呆滞,目光无神。甚至还会伤害他人。但对蔡晓莉来说,既然接受了这份工作,那就没有退路可言,要做的,是怎样尽可能让这些孩子去适应社会。
蔡晓莉问一位名叫齐齐的的孩子,你认识钱吗?齐齐摇摇头,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和生活需求严重脱节,是特殊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武侯区特教学校老师们经过反复论证,2008年开始,在全省率先推行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份个别化教育计划,工作量非常大,需要对每个孩子进行206个能力项目的评估,为他们提供量体裁衣式的服务。
课程调整后,孩子们可以跨班级、跨年级上课,授课形式有集体课、小组课、一对一训练。教材、教具全部由老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自编自制。推进教学改革,虽然老师付出双倍的劳动,却极大地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上课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也比原来好多了。三个月之后,齐齐拿了一包土豆片请蔡晓莉吃:“这是我自己买的。老师,我会认钱了!”
2010年,武侯区特殊学校党团员教师建立了“自闭症家庭援助中心”,这是全国第一个公立自闭症援助机构。学校有一个叫子豪的中度智障孩子。他毕业时,学校老师跑了四十多家企业,刘洁老师还到公司现场顶着烈日教子豪洗车,教师傅如何跟子豪沟通终于帮他联系到一家汽车公司去实习,并最终成为公司正式员工。一名中度智障的孩子实现就业,在全省也是第一个!现在,子豪能够独自上下班,每个月还可以挣到2000多块钱工资。
学校老师在工作的同时,也在积极追求自我提高。目前,学校已有7名硕士研究生。之前,特教老师的专业范围比较狭窄,而如今已经发展出第二专业,比如对自闭症儿童的言语治疗,自闭症干预,职能治疗等,对多动症儿童,情绪不好的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对其进行感知觉器官的训练,以达到康复的目的,而这份尝试已经初见成效。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寰
新闻推荐
教师要学习、要阅读、要研究。要让学生掌握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有成就感的大学教授、研究员,从来就没有职业倦怠的,因为学无止境,乐在其中,不用扬鞭自奋蹄。华西都市报:随着社会进步,大家对教...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