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玉昨天有“两股烟”成了热门话题:一是成都地铁2号线上手机冒烟引发乘客奔跑,二是发生在成都飞北京航班上的抽烟事件持续发酵。地铁上的冒烟事件,虽然目前视频尚未调出来,但给手机充电的充电宝成了“最大疑凶”。
客观地说,遇到莫名其妙的冒烟,谁心里都会紧张。但跑与不跑?关键要分场合。若一马平川,任你纵横,但地铁属于人多拥挤的密闭空间,如果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反应过度,只会引发不必要的伤害。众多案例表明,越是慌乱越要保持一分理智与冷静,否则可能错过逃生的路线,误入一扇受伤之门。
社交网络时代,几乎人手一个智能手机。成都地铁冒烟事件,虽然充电宝目前只是“疑凶”,但因充电导致地铁发生各类故障的事情在国内多个城市都出现过。有鉴于此,广州地铁第一个向充电宝说NO。
有消息显示,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对市面上32批次充电宝产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不合格率为87.5%。在其后的重物冲击测试中,9批次发生起火爆炸。也就是说,差不多每三个充电宝中,就有一个有发生爆炸的隐患。
充电宝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营部门的重视。民航总局限定乘客携带额定能量在160WH(瓦特小时)以内的充电宝,广州地铁也建议乘客不要在地铁上使用移动电源。成都地铁目前暂不会对充电宝说NO,但就像广州地铁希望的那样,我们希望乘客配合做好两件事,第一是携带充电宝时做好适当的防护和保护工作,第二不建议乘客在乘坐地铁的过程中使用充电宝进行充电。
安全使用充电宝,方能减少你我的恐慌。
新闻推荐
制图/杨仕成9月1日,位于火车北站片区非机动车停车场。拍出51万天价的自行车停车场,能不能赚钱?记者实地调查后算了笔账,如果按照正规收费,5个停车点一年只能收35万元,而经营管理费加人工费...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