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省首个综合服务型官方微信
□张明海
11月3日,由成都市成华区精心打造的全省首个综合服务型官方微信——“宜人成华”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开启专门针对手机终端用户的“掌上”政务服务新模式。
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对于政务服务的更高要求?在各种官方微信、微博纷纷开通的情况下,如何聚合资源、形成合力,打造一个极具权威公信力的“成华声音”,畅通一个“掌上”政务管理服务的“成华通道”?成华区一直在积极思考,也一直在努力探索实践。
顺时应变,积极作为。
成华认为:要在拥抱新媒体时代的同时,充分整合资源,实现与群众“掌上”的“零距离”互动。
“按照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的公众微信功能定位,我们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将‘宜人成华\’打造成全省首个综合服务型官方微信,不断拓展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新渠道。”成华区负责人表示。
整合资源
充分融合现有新媒体力量
对于新媒体的充分重视和科学运营,成华一直在实践。
2013年4月,成华区两大微博发布厅同时上线,开启了成华“微时代”的序幕。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该区已先后有43个政府部门、14个街道、97个社区开通了政务微博,在成都全市率先实现了“部门-街道-社区”政务微博全域覆盖。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入驻成华区“政务微博发布厅”的微博达到300多个,总粉丝量突破100万。2013底,成华区官方微博分别获得“成都地区最具影响力政务微博奖”、“2013成都微政务十强”。
成华区门户网站也已成为区内最大的信息集散地,并创下日均点击量2万人次以上的新高,为大众提供权威、准确、及时的新闻资讯。
“宜人成华”的面世,让成华政务新媒体的运营进入新的时代。
通过实施微博、微信“双微”联动,“宜人成华”充分融合了本地官方微博圈、微信圈、公众信息网、网络问政平台等新媒体资源,立足于打造集新闻咨询、信息发布、网络问政、休闲娱乐、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型微信公众平台。
“掌上”政务
“零距离”服务群众更有效
互动,是新媒体最显著的特征。
成华认为:随着“掌上时代”的来临,“掌上”政务同样也要同步跟上,只有这样才能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也才能真正地实现与群众“零距离”的互动。
“既充分利用其灵活、亲民、快捷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合理且新颖的服务方案,让公众参与到政务服务中来;又发挥政务微信的‘桥梁\’作用,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互动,让政府了解民生,也让民众了解权威信息、监督行政事务。”成华区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部门街道社区100多个电话全部公布,服务办事流程全息呈现,网络问政“掌上”实现……成华将两大政务微博发布厅、网络问政平台等搬到“宜人成华”,初步形成微信、微博联动同步推送,打破了微信封闭式群体传播模式。
市民还可以通过“宜人成华”微信公众平台,直接给部门、街道、社区留言,提出意见和建议,寻求政府帮助。各职能部门均有专人负责回复网友留言,市民随时可以在微信上查看办理情况。
提升形象
“微游”成华尽在“掌握”中
成华认为:政务微信平台,不仅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在政务服务上更加利民便民,同时对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全方位服务群众的生产生活也有着重大意义。
服务性,亲民性——在“宜人成华”的打造中,成华特别强调政务微信平台的接地气。
点击进入“宜人成华”,一个满面笑容、脚蹬滑板车、肩托大熊猫的卡通少年迎面而来。“这个青春、时尚、可爱的卡通少年叫‘华仔\’,是‘宜人成华\’形象代言人。”成华区官方微信后台管理员李娟介绍。
作为老工业中心城市,成华的转型升级在“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社会转轨”一升两转的实践中不断深入。“华仔”的造型设置,以成华区建区后出生的年青一代为原型,他们经历了成华从建区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变迁,正暗合了转型升级的跨越成华形象。
目前“宜人成华”设计开通了成华服务、乐活成华、福利活动3大板块,包含成华3D地图、华仔播报、网络问政、以法治区、好吃嘴、微游成华、影城影讯、征集令等11个特色栏目。
通过高清3D地图,手机用户可以实现实景360度走遍成华的大街小巷;通过视频、图片,可以欣赏辖区内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畅游各公园广场等旅游景点……进入“宜人成华”,畅游成华尽在“掌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玉姗)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今年第一个带着“冬”字的节气将在7日20时7分到来。11月6日,记者从省气象台获悉,7日晚上到8日白天,盆地各市多云间晴,西部沿山一带有分散小雨;攀西...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