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作家
梁平
读者支持率:21%
数据分析:
年度作家,梁平排名第一,读者支持率为21%。得票排名第二、第三名的是严歌苓、余秋雨,读者支持率分别为16.3%、16.2%。
颁奖词:
诗歌其实很大众,就看是否打动大众的心。知名诗人梁平,今年强档推出新诗集《深呼吸》和诗歌评论集《阅读的姿势》。作为中国当代重要诗人,他在30多年的诗歌创作中,出版了《巴与蜀:两个二重奏》《汶川故事》等十部诗集,蜚声诗坛。新诗集《深呼吸》让成都市民熟悉的多条街道充满了诗意和历史的韵味。从想象历史的方式到民族记忆的激活,以多维的视野和独有的“梁平笔法”,构建了一个异彩纷呈、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诗意世界。“悲痛与温情交替,宏大与微末纵横!”诗歌评论集《阅读的姿势》,收录了梁平新世纪以来撰写的50余篇诗歌批评文章,准确把握新世纪诗歌的审美特征,揭示当下诗歌的成绩与问题,给中国诗坛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
获奖感言:
非常感谢成都商报读者的信任和喜爱。诗歌是小众的,成都商报能够把小众的诗歌推到前台,这是一种勇气和胆识。我想读者信任和喜爱的理由,应该是刚出版的诗集《深呼吸》和诗歌评论集《阅读的姿势》。听出版社说这两本书都加印了,我很欣慰。创作要沾地气、食人间烟火,我所坚持和恪守的正是这个立场。评论要说人话、说真话,我对中国诗坛的观察与思考就是直面现场,实话实说。文学呼唤朴素,高高在上和故弄玄虚都是不自信的表现。作家要尊重读者,尊重有血有肉的生活,要和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发生关系。作家的任何名头和标签都只能制造幻觉,只有作品才是立身之本。为此,我当孜孜不倦。
———《星星》诗刊《青年作家》主编、省作协副主席梁平
年度图书
《沈从文的后半生 一九四八~一九八八》
读者支持率:22%
数据分析:
年度图书,《沈从文的后半生 一九四八~一九八八》排名第一,读者支持率为22%。得票排名第二、第三名的是《深呼吸》《百年拾忆》,读者支持率分别为20%、11%。
颁奖词:
描写沈从文的作品数不胜数,但此书与众不同。有读者概括:此书是沈从文人生的下半场。1948-1988年间沈从文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学与艺术的爱,并不迎合潮流去写作。作家张新颖以批评家的敏锐,揭开沈从文的真实人生,其间的人情冷暖耐人寻味。读者评选好评如潮,年度图书实至名归。
获奖感言:
感谢《成都商报》,谢谢读者的厚爱。《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本书,出版几个月了,有时候我自己也会翻翻,不期然地产生出一些新的想法,这是非常奇妙的体验。我在写的时候,没有体会到的东西,慢慢地体会到了;写的时候没有明白的事情,会慢慢明白。也就是说,这本书,其实是大于写这本书的人的。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状态;如果你写了一本书,它和你一样大,或者比你还要小一点,恐怕不是很好的事情。
如果把沈从文的世界,限制在一个研究者或者传记作者个人的世界里面,那就可能非常不妙。所以回过头来,我会有点感谢自己这样一个笨的写法,尽量地呈现沈从文这个人,他的后半生是怎么过来的,至少表面上不那么急着用我自己的想法、观念来解释他、判断他。那样做可能写起来会比较痛快,读起来也会比较痛快。但是那样做的话,就存在着把这个人缩小、定型、标签化的危险,限制住了,就丧失了开放性———向更多更深的理解开放。最重要的还是对象本身,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保存,进而发现、发掘对象本身的丰富性。
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研究者或传记作者没有他自己的感受、他自己的观察、他自己的想法,他又如何能够知道要保护、保存什么?他又如何去发现、发掘?他更如何形塑出一个贯通的形象、一个完整的世界?换句话说,一个研究者或传记作者,怎么可能没有一个内在的自我呢?诚然如此;不过我还是想说,这个内在的自我,还是保持、隐约在内含的状态比较好;同时,这个内在的自我更要自始至终保持其开放性,有自我而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不要害怕别人说你没有见解,没有思想。
一部长篇的叙事作品———传记当然是这样的作品,叙述者必然有内在的叙述冲动,并且应该把叙述的动力充实、保持、发展和丰富到最终,否则,一开始就动力不足,或者中途涣散,都会使得作品无精打采;但是,内在的冲动即便很强烈,也应该自觉加以限制,不致酿成感情的泛滥和思想的恣肆,这同样会毁掉作品。有叙述的激情而节制、内敛,甚至隐藏,叙述饱满而不张狂,才有可能使得叙述本身的意蕴不受伤害。叙述本身可以产生出一个多维的立体空间,叙述者内在的自我应该致力于扩充这个空间,而不是让自我表现的冲动把这个空间压扁。
如果我们把沈从文后半生这么漫长的经历看成一个故事的话,这个故事不是一条单一的线,它是多向度的,立体的,有很多层次叠加融合在一起,读这个故事的人,领会到一层,就能明白一些东西;过了一段时间,可能还会领会到另外一层。虽然这本书是写完了,但是我明白的过程还没有完。———作者张新颖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新闻推荐
鹏博士与华为展开战略合作鹏博士(600804)上周末公告称,12月26日,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以各自优势互补资源,共同参与超宽带、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