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设立国家科技奖的初衷,是为奖励为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激励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引导树立公众的科学精神,但由国家做主的评审方式,在此却暴露出重大缺陷:为了强调科技奖的权威性,国家公信力可以作保,但换个角度,也可能为科技奖的失误“背书”。
□徐琼 成都商报评论员
在行政与学术、行政与科研的模糊地带,各种议论与批评喧哗多年,但没人能想到,第一个站出来,以鲜明态度,发出清晰声音的,竟然是一个鲜见于公众视野的专业协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日前向国务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和教育部递交了《中国计算机学会关于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评审的建议》。不用看内容即知是个惊世骇俗的建议。
在民间语境中,政府就代表国家,似乎天然是国家科技奖的主人,不管从国家科技奖的历史沿革、权威性、出资方哪方面来说。按照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的组织工作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奖励经费由中央财政列支。
这场由国家做主的科技褒奖自2000年以来还算成功,每年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成为举国瞩目的学术明星,也总会激起公众的艳羡追捧。但今年不太一样的是,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透明计算”并未有太多欢呼,甚至遭到众多网友质疑。
虽然没有500万元巨奖的光环,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科技界却含金量颇高,近10年来七度空缺,就可看出其高冷地位。为什么这么难产?看看它的评审标准便知:一是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二是具有重大科学价值;三是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公众尤其是IT界人士质疑“透明计算”的理由也基于此:与云计算类似,独创性和创新性不够;论文不够分量,国际学术认可度存疑。
独创性作为自然科学的灵魂,应该如同人的指纹或者生命DNA一样,具有明晰的辨识度和可检测性。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普通人看来,自然科学相较于文学,评价标准应该明确清晰,不得有疑,有着百年历史的诺贝尔奖即是如此:尽管和平奖和文学奖争议不断,但说到物理化学与医学奖,从来都是学界公认、众人皆服。
国家科技奖如此重要奖项不能服众,实在令人尴尬。设立国家科技奖的初衷,是为奖励为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激励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引导树立公众的科学精神,但由国家做主的评审方式,在此却暴露出重大缺陷:为了强调科技奖的权威性,国家公信力可以作保,但换个角度,也可能为科技奖的失误“背书”。
正如中国计算机学会的批评,国家自然科学奖的管理体制和评审过程暴露出“政府部门干预过多”,“没有建立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机制”,“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边界不清晰”等问题。说到底,政府并非万能,专业领域更应放手。香港有个何梁何利基金,实行信任委托管理制度,有效运行已20年。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奖”由邵逸夫奖基金会有限公司管理及执行,这些都是民间出资、学界自主评定奖项的范例,可资借鉴。
新闻推荐
交警权威发布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成都商报昨日,一环路玉双路口(川工报路口)提前开放了路口进出城交通。路口开放后,一环路方向允许机动车左转进入玉双路、双桥路,这对早晚高峰时蜀都大道、新华大道...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