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乍起。在艺术家的身后,那些飘落在地上,经历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梧桐树叶,被悄然吹开。开展有得,见纸识人。让我们跟随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做一次神奇的纸上之旅。”策展人刘淳在“智慧的开阔带:2015纸本作品展”策展辞中这样诗意地开篇。
明日下午,一场被艺术家周春芽称为“十分特别”“稀奇”的展览将在K空间画廊举行,为观众呈现丁乙、范勃、方力钧、俸正杰、郭伟、何多苓、庞茂琨、王广义、薛松、岳敏君、周春芽、曾梵志,十二位著名艺术家的纸本作品。
纸
更放得开的创作
在策展人刘淳看来,“参展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语言独特,个性鲜明,展现了他们各自的精神面貌和充满活力的生命状态。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感受掷于纸上,并以视觉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它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以虚拟、夸张或象征等手法,使图式呈现出全新的意象,这是艺术家心像的自然呈现,穿透每一位观赏者的内心。这些纸本作品,是一种美的呈现,也是思想的体现。唯有时间可以穿透现象,将观众带入另一个时空,让人们了解艺术家今天如何利用纸张介入当下的社会生活和如何思考今天的艺术。”
艺术家周春芽这次送展的纸本作品是用彩色铅笔画的,看起来纯真而美好。“这样的材料比用油画表现更方便一些。画起来不像油画需要整块的时间。纸上作品比较小,时间比较机动。一天可能就画1个小时左右,整体时间拖得比较长,就不像油画有时必须一气呵成,要趁着油没干时就要抓紧。但是从构思和题材来讲,它和油画是一样的。我这次选择的是‘桃花\’系列、‘园林\’系列,其实题材是一样的,只是工具和尺寸不一样。这次的纸上作品展,也是邀请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参展,大家拿纸本参展压力不大,这算是一次比较特殊的展览。纸本也是中国艺术家传统创作的工具,传统的中国绘画都是在纸上创作,所以纸上绘画我觉得很有意思。”
周春芽说自己也很少看到艺术家们的纸上作品。“这还是很稀奇的。我觉得多画一些比较放得开的纸上创作,很有意思。纸上作品画起来可能更自由一些,表现的手法更加丰富。也可以拿水粉画、水彩画、丙烯画、彩色铅笔画等等。我就是用的彩色铅笔,它也分水性的和干性的。也可以用油画棒或是用墨来画,它的表现材料非常丰富。”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纸本作品比油画还要丰富一些。
纸
创作的准备阶段
众所周知,艺术创作的影响力不完全取决于媒材,而是艺术家如何使艺术和社会生活及社会问题发生联系,这其中重要的是拥有独立的问题意识并掌握某种方法。
何多苓这次送展了几幅以“树”为主题的作品,有写生,有草图,“它们是油画的创作的准备阶段。包括我的构思、构图都会在草图中体现。草图本身就有艺术价值,它是画家思维的初级呈现,也是预示着一个大作品的产生。我的纸本绘画大多是用木炭条、铅笔等材料画的,这与油画创作最大的不同就是材质的区别。它必须很简明扼要地被画出来,所以就会去掉很多细节和色彩。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对于专业人士来说,画家的思考痕迹是很有意义的,是很宝贵的。纸本是独立的一个阶段,我刚刚所谈的大多是指草图,它是绘画创作的一个准备阶段。纸本绘画只是一个总称。”
郭伟表示,“纸本并非一个独立的画种。它其实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一部分。有时可能是草图的,也有可能是意图和方案,也有只是用纸这种材料作为一种媒介然后来做作品。就我个人的感觉而言,纸本让我感到更随心所欲一些。它没有那么多顾忌,没有所谓的对和错。对了,它是种方案,错了,它也是方案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状态下,人往往就能随心所欲。它就没有那么多条条款款,就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郭伟此次的送展作品就是把他平时感兴趣的图像和想法记录下来。“有些艺术家因为喜欢纸本的绘画感,所以先在纸上画了,然后涂裱到布上。纸本既可作为架上绘画的草图,也可称为独立的创作样本。纸,是一个材料的概念。”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实习生 张涵
智慧的开阔带
———2015纸本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5年2月8日-3月31日
展览地址:成都市高新区芳沁街87号附3-4号K空间
参展艺术家:丁乙、范勃、方力钧、俸正杰、郭伟、何多苓、庞茂琨、王广义、薛松、岳敏君、周春芽、曾梵志
新闻推荐
应成都商报邀请2月12日 余秀华在成都读诗 读者征集今日开始 四种报名方式任选
应成都商报邀请,诗人余秀华将于2月12日在成都读她的诗,她给成都商报读者写道:“2月12日,我在成都读诗。”余秀华说,这是她第一次到成都,《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并不是她最好的作品,她要读更多的诗给成...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